■张汉青
近日,我们这些老人结伴到贵州休息几天,住在贵阳市近郊的花溪区。感谢同行的李金培同志,由于他的提醒,我在一天的清晨,漫步来到住所附近的花溪景区,观赏这里的美景。他知道我喜欢写写诗,特地说:“要带纸带笔去,肯定有好诗。”这是朋友间带点玩笑的话。不过,花溪的景色之美,确实不假。一泓清流,从远山逶迤激荡而来,越丛林,穿峡谷,山色波光,实在吸引人。
在探望花溪的第二天,我们就离开贵阳了。但这个清晨的漫步,还真的促成我吟了一首《清晨漫步贵阳花溪》:
依稀薄雾罩清溪,
一抹晨曦暖古堤。
飞鸟啁啾迎远客,
淙淙雪浪点诗题。
原生境界人间宝,
呵护更须守杼机。
绿水青山祈永在,
儿孙万代享珍奇。
从贵州回来后,我把这首诗打印好,像交作业一样送给老李,算是有个交代,也请他指教。出乎我的意料,没隔几天,老李就专门给我写了回信。这位老教授、老专家,在信的开头客套两句,说“大作收到,阅后受益良多”。“当日我只是信口开河,无意让您伤脑筋,请多见谅。”接着就彰显他环保专家的本色,写了如下一段话:
“这次休养,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茅台的醇香,而是在这个高楼林立的新兴城市旁边,还能保存着这样一个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联想起1986年在西柏林城市旁边看见一片原始森林时的那种惊讶。我几次漫步溪边,流连忘返,同时反思环境污染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伤痛。贵阳花溪与广州流溪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能用心整治,总有一天,终会流溪胜花溪。”
热心的老教授,还随函送给我几张照片,是他在花溪散步时抓拍的,并说“不知能否与您的诗配合成一作品”。这位沉稳、严肃的老专家,对保护自然、关注环保,怀着满腔热忱。他的认真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打动了我,于是提笔写了这篇短文,记述此事,也是对老李为环保事业的操劳鼓掌致敬。
广州北郊的流溪河确实美。老李说:“总有一天,终会流溪胜花溪。”我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前景,一定有望成为现实,但“用心整治”这四个字,代表着须得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同样企盼流溪胜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