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机器人助力经济需跨越三道鸿沟
2015-11-26 00:52:00
 

  原标题:机器人助力经济需跨越三道鸿沟

  正在北京举办的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可谓人气爆棚,机器人大会之所以被高层和经济界人士关注,不仅在于机器人终端消费领域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生产是开启中国制造“工业4.0”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实现“工业4.0”所需要的最重要智能部件就是网络化机器人,强调智能生产,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将强大的机器群连接起来,实现机器之间的信息共享、自相控制、自行优化和智能生产。要求企业的信息化从车间延伸到整个工厂甚至整条供应链,因此工业机器人不仅是技术革命,更将引发企业乃至对应行业的战略转型。可以说,目前工业领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革命,当我们正在追赶消费型服务业经济的时候,智能经济已经来了。中国经济的产业转型和稳定增长最终要有强大的现代工业实力做后盾,要想实现对欧美工业强国的弯道超车,中国不能放过智能工业这一机会,未来中国要围绕创新驱动不断开发经济新引擎。

  消费大国如何向制造强国转变,这是中国机器人经济面临的第一道鸿沟。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22万台,中国销售5.6万台,较2013年增加 54%,约占全球市场份额25%,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然而,我国机器人产业的“产、学、研、用”脱节严重,难以支撑产业化发展。例如,国内从事机器人研究和应用开发的主要是高校及有关科研院所,在机器人科研方面硕果累累的同时,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很难通过有效渠道获得、掌握研究机构的最新成果。

  第二道鸿沟就是产业投资结构问题。各国对智能制造的投资方兴未艾,在整个欧洲工业领域,每年投资可达到1400亿欧元。其中,未来5年,德国企业在“工业4.0”解决方案上的投资将占其所有投资的50%以上,预计到2020年,德国公司每年投资将高达400亿欧元,生产效率则有望增长18%。相比较而言,我们的机器人产业投资倾向于对科研单位的课题研发,对企业的扶持性政策投入相对比较薄弱,尽管在“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个重大项目涉及机器人领域,并通过研发补贴的方式支持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和用户强化研发,但这些扶持计划总体零散,难以形成协同发展,导致整体扶持效果并不理想。这亟待建立有效的公共技术平台,以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功能部件的协同研究与突破。

  第三道鸿沟也是最难迈过的一道坎,即原创性技术的培育。机器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造成成本高昂,价格不具有竞争力。部分高端核心零部件目前国内还无法制造,仍然依靠进口,工业机器每个关键技术要想取得研发上的创新突破比较困难,例如核心传感部件和控制技术的研发项目周期一般都在3到5年,短期内难以得到明显改观。

  总之,机器人产业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制造业的角力场。面对机器人产业诸多发展鸿沟,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调动市场积极性。在明确产业战略规划的背景下,要强化公共服务,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推动自主品牌市场化应用;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开放创新。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经济参考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