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线的调查报告)让腐败无门,让寻租无路——河南省信阳市国税稽查用“双随机”限制权力任性
新华网郑州11月22日电(记者 甘泉)“想查谁就查谁”“想由谁查就谁查”“想怎么查就怎么查”——在一些有自由裁量权的行政执法部门,极个别人员任性执法,深受企业诟病。记者近日在河南采访时了解到,国务院今年推广“双随机”抽查理念在当地税务稽查中得到创造性制度落实,大大减少了执法扰民,受到企业点赞。
“过去做企业最怕的是税务部门任性稽查。”信阳龙潭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阚贵前告诉记者,然而最近感受到一股稽查新风:曾经熟悉的“税官”不来了,企业被通知稽查人员进驻前一天,尚不知检查人员有谁;按惯例派车去接被婉拒……支撑这些改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双随机”稽查改革。
河南省信阳市共有6.6万余纳税企业和个体属于稽查对象,285名税收稽查执法人员。2014年以来,河南信阳市国税稽查局分别对两者建立数据库。被检查企业、检查人员都通过系统“双随机”生成,大大减少了寻租空间。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双随机”抽查机制巧解三种检查任性:
--堵住了“想查谁就查谁”漏洞。计算机通过定量分析纳税对象财务数据后,将其自动分配在“重点税源名录库”“异常对象名录库”等四个名录库中。其中重点税源每年抽查20%,5年轮查一遍;进入异常库的则属重点检查对象。
“这打破了过去企业根据人脉情况被分为三六九等的潜规则:有企业是‘光棍’七八年不查一次;有企业是‘眼子’一年查两三次。而现在,每个企业被抽中概率一样,人人头上有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名企业负责人说。
--关上“想由谁查由谁查”大门。根据工作擅长领域,稽查人员被分配“主查人员名录库”和“检查人员名录库”,随机匹配案件,由于属于不确定状态,避免了提前打招呼以及寻租可能。
--为压缩“想怎么查就怎么查”空间,信阳还配套一项“微改革”——监察员制度。通过建立“税务稽查检察人员目录”,每个案件随机分配一名监察员,并与企业签订“廉政事项告知书”,监察员对案件过程将负终身责任。
改革前,信阳全市2013年通过稽查追回税款800万元,改革后,今年前9个月突破8000万元。2014年至今,信阳市国税稽查局无一起纳税人向本级、上级投诉案件。
对这项带有“自我革命”意味的改革,所涉及到的各利益主体分别怎么看待,记者走访了一些企业和相关人员。
“在企业看来,过去稽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一些吃拿卡要、明示暗示情况也存在。”记者走访大型商业、酒业制造、茶叶加工等多家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双随机”虽然不能绝对消除寻租空间,但能大大压缩其空间。营造了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鸡公山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赵跃说:“权力只要不任性,企业也会少投机。”
“说到底,企业反感的是假公徇私的检查,对规范有纪律的检查,还是很欢迎的。”大商信阳新玛特财务部长刘彩丽告诉记者。
“有权力自然有困扰。‘双随机’改革的动力实际先是源于内部。”信阳市国税局稽查局局长汪东海说,通过“双随机”及其配套改革,避免了权力诱惑、腐败风险,稽查队伍形象得到大大改善。
“没了寻租空间,也就没有了想法。”采访中一名稽查组长坦言,“双随机”改革切断寻租链条,实际上是为检查人员从业安全筑起了一道防火墙。
今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提出,切实解决当前一些领域存在的检查任性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
河南省国税局局长孙荣洲认为,“双随机”不简单只是操作层面运用了一些计算机手段的监管技术,本质上是市场环境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有效政府”作用的一种理念,是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具体体现。
采访中,一线企业家期待更多行政执法部门推广和运用这一理念。阚贵前说:“一个县有将近40个有行政执法检查权的部门,如果在更大范围内运用这种理念,对企业而言意味着有更好的市场、政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