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三五”·新华社记者基层行)吉林长白山区小山村:样样不比城里差
新华网长春11月16日电(记者刘斐、郭翔)道路硬化户户通、路灯亮化处处明、卫生净化日日洁……初冬的赶马河村,一眼望去,排排灰白红色相间的院墙和砖瓦房掩映在群山环抱中,溪水从村口流过,犹如一幅油画。
赶马河村位于吉林省通化县西南部的长白山区,过去是当地出名的“落后村”。低矮破旧的泥草房、凹凸不平的沙石路、东倒西歪的木栅栏、颤颤巍巍的独木桥是不少人对这里的第一印象。村民甚至自编顺口溜:“蚊蝇满村飞,污水流成河,垃圾堆满山,出门就爬坡。”
“赶马河村家家都有养牛的传统。”72岁的村民于成喜对当年村里弥漫的牛粪酸臭味仍记忆犹新,“下了雨走在路上,要是踩不到牛粪就简直见了鬼”。
美丽中国、生态中国建设,农村不能缺位。2008年起,赶马河村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镇累积投资12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村民则出工出劳。”村党支部书记张忠仁说,“砌院墙的砂石就是上级投入,村民自家修建。”
2008年以来,通化县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0亿多元,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庭院硬美化、边沟围墙一体化、路灯亮化、街路美化、村屯绿化,崛起一个又一个“美丽乡村”。
目前,赶马河村198户村民几乎家家都有防渗漏厕所;全村的50多个垃圾箱分布在最便利村民使用的地方,3台保洁车和4个保洁员能够覆盖整村的垃圾清理回收工作;家家用上干净的地下水,户户通上不间断的电源。
“整洁的环境需要全体村民共同维持。”张忠仁说,环境美了,村民的卫生习惯也跟着产生了变化,垃圾主动丢到垃圾箱、牛粪不再乱堆,“路上有烟头会主动捡起来”。
“保持村容整洁,做到垃圾不乱倒,粪土不乱堆,污水不乱流,柴草不乱放。”写在展板上的村规民约,如今已经深入村民心中、化为自觉行动。
村容要整洁,生产也要发展。党员带头搞起了蔬菜大棚和中草药种植。“咱这是山区,适合搞林下参、贝母等中草药。”张忠仁说,“山地栽松树、山沟养林蛙、平地种药材,不毁林不开荒,收入却是种玉米的好几倍。”去年,赶马河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
如今的赶马河村不仅环境优美,村民的小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咱赶马河村样样不比城里差。”于成喜自豪地说。
“十三五”期间,吉林省将着力整治农村环境和建设美丽乡村,实现整市(州)推进新农村3个,整县推进新农村20个,创建美丽乡村300个,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100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