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宁留存的资料中,最了解抗战时期徐悲鸿短暂客居贵阳这段历史的人,当属已故的贵州省博物馆名誉馆长陈恒安。
杜宁收藏的1995年第一期《文史天地》中,关于徐悲鸿的回忆文章有好几篇。其中就有陈恒安的《徐悲鸿先生在贵阳》。
陈恒安为贵州著名书法大家,1936年被聘为省府秘书,参与《贵州通志》、《黔南丛书》的编纂。1943年,贵州艺术馆成立,陈恒安任馆长,在当时的贵州文艺界地位斐然。他与徐悲鸿相识于贵阳,是在艺术上多有切磋的好友。
陈恒安的文中提到,徐悲鸿曾于1937年冬、1942年秋冬和1944年冬春,在贵阳小住。其在贵阳举办的两次展览,一次是在原中山公园门前的省民众教育馆,规模较小。陈恒安回忆:“只有张鹤龄笔店曾以贵州特产‘双管玉屏名萧’相赠,先生画《柳枝独鹊》立幅为报,题款有是年十月‘薄游贵阳’之语。”
第二次画展规模较大,包括素描、油画、国画等画种,有人物、山水、花鸟及骏马等内容,地点是在大十字南头的大兴寺佛殿内。
“这时,贵阳遭受过日机的‘二四’大轰炸,时阅三年,市面建筑尚未恢复。在这苍夷满目,同仇敌忾的情境中,先生暂憩山城,旅居在今中华中路(新华书店门市部附近)一家商营餐馆的临街平房里面。人行道就在窗外,车尘飞扬,市声嚣杂,先生却能静处人海波涛之中,不为所动,昼夜研读,作画如恒。”这段文字大抵写出了徐悲鸿作画的心境之高,陈恒安虽也是大家,不免深感佩服。
陈恒安还提及徐悲鸿勤于作画,大多是为了募集学校的助学金,对战时灾区进行救济。他说,徐悲鸿在寓所里,每晨八时,来到作为临时画室的客厅,展开纸幅,立案前作画,常把大半天时间占去,在创作上自我要求严格,从不给予草率搪塞。
分享到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网易微博微信QQ好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