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别鸣 实习生 邓冶 新闻研修班学员 刘伟峙
“究竟什么是东方?什么是西方?东方与西方是如何影响彼此的?”
2日,历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和来自比利时的城市规划、道路交通学博士,世界遗产项目评议人皮埃尔·拉孔特,在武汉大学展开了一场主题为“当东方遇见西方”的学术对话。
对话从东方和西方的关系、交流历史等宏观视角开启,逐渐细化到东西方在文化、文学、绘画、建筑等领域如何相互借鉴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拉孔特博士则为“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参考蓝本。
如何划分东方和西方?冯天瑜教授认为这首先必然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其次中国自古以来对东西方的划分有其历史演变过程,但总体而言,“我们今天提到的东西方概念,是西方进入大航海时代以后,以西方为基点来确认东西方的。”
拉孔特博士则结合古希腊、罗马的发展历史,强调东方和西方的划分绝不仅仅是地域上的划分,更应包含历史和文化因素。
谈到东西方在具体领域交流问题时,拉孔特说东方文化为许多西方作家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比如伏尔泰、歌德等都曾从东方文化中汲取灵感。另外,“英国的许多建筑风格也受到了东方的影响”。
冯天瑜则主要谈到了中国人在西学过程中的心态问题,他以梁启超、康有为为例,认为面对东方人来说具有“先进的文明”和“侵略者面孔”两重身份的西方时,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不可取。“19世纪后半叶,西方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让中国受益匪浅”,冯天瑜说。中国在向现代城市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借鉴了西方许多优秀案例,但同时中国也正经历着西方曾经经历的问题,如污染、资源枯竭问题,他认为,“西方在处理这些问题方面是先行者,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拉孔特以瑞典和新加坡的成功为例,说明中国的城市转型还有很多路要走,“形成良好的城市规划系统需要因地制宜,西方适应的解决方式不一定适合中国。”
武汉市是“万里茶道”申遗的牵头城市,拉孔特博士以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武汉租界区建筑群为例,建议武汉市可具体参照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的六条标准,并详细讲解了北京智珠庙改造案例,为武汉市的城市早期建筑保护工作提供借鉴蓝本。
他认为,任何时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都至关重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这一举动的初衷,都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