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夏太鹏 颜石敦
桂阳县荷叶镇新市村50户村民,从1993年起真实记录家庭收支情况,22年来从未间断。一本本小账本,反映了农村哪些变化呢?11月3日,记者到新市村一探究竟。
走进新市村,见一栋栋小洋楼错落有致,村里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一年一本,全家收支全在这里面呢。”村民谭家银从里屋捧出一摞账本递给记者。翻开账本,大到建房、看病、上学等开支,小到购买水果、毛巾、洗衣粉等,每天记得一清二楚。
记者发现,谭家银家变化最明显的是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从1993年5450元增长到2014年25.95万元,增加了46.6倍。谭家银说,这个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主要是房子。
在一栋两层的旧四合院前,谭家银告诉记者,他家以前就住在这栋上世纪30年代建的房子里,阴暗破旧,光线不足,110多平方米的房子住了4户人家。
几步开外,一栋漂亮的3层小洋楼是谭家银的新家,里面彩电冰箱、沙发茶几一应俱全,客厅、卧室和厨房装修得很漂亮。谭家银说:“新房有10多间房共400多平方米,如今3个儿子都有单独的卧室和书房。”
村支书谭福友说,这些年农村条件越来越好,大伙手头阔绰了,首先改善的是住房问题,50个记录户这20年来房屋面积都增加了。
在谭家银近几年的支出中,记者还发现增加了保险、旅游、学习教育等费用。2014年11月30日,人寿保险费支出4300元;2015年8月28日,报刊费支出150元……
“生活好了,村民也学会了给自己买份保险,空闲下来也和家人去外面旅游,既休闲,又长见识。”谭福友自豪地说。
村民支出增加了,其收入情况如何呢?记者翻看多个记录户的账本,发现此前村民收入主要靠务农与打工,增长比较平缓。2007年,不少乡亲的收入中,增加了一项特殊的“红利”——原来他们入股做起了煤炭生意,那几年行情好,记录户每月有几千元分红入账。
后来,煤炭生意跌落,2011年新市村村民转向地面谋出路。部分村民瞄准生态农业,收入又开始增长。谭家银承包了村后的荒山,投资20多万元,种植黄花梨、油茶、中秋酥脆枣等300多亩,还饲养鸡鸭鹅200多只,年收入达30多万元。谭家银说,选择在农村发展,是看中了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农村天地会越来越广阔。
郴州市农经局副局长李小勤介绍,新市村是该市唯一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村里50户村民被选为观察对象,为国家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分析提供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