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四级联动推进文化广场村村建
2015-11-06 07:15:01
 

  □漯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高喜东

  去年以来,漯河市以村为重点,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农民普遍欢迎。

  一、多方联动,建好广场。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实施意见》,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将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纳入15项民生实事,落实建设任务。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项目支持的同时,采取“以村为主、乡镇奖补”和“本村在外知名人士捐一点、村集体收入支一点、村党员干部集一点、社会力量支持一点”等形式,形成多元投入、多方联建格局。发挥市县区直部门优势,把文化广场作为城乡共建内容。市体育局累计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为全市1066个行政村的文化广场配置了健身器材。市文化局为全市行政村配备农家书屋1261个,培训各类文艺骨干5万多人,引导、组织农村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二、完善功能,规范管理。按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运行规范”的要求,建成集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商业服务为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开放农家书屋、农民活动室、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等,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农村文化广场管理办法》,将文化广场建设管理纳入乡镇村两级综合考核,把评比考核与管理人员补助挂钩,保证广场管护费用。

  三、引领新风,以文化人。全市培育100人以上的活动队伍1000余支。各级文化部门大力普及广场舞、秧歌、腰鼓、太极拳、老年操等,各村发挥文艺骨干作用,经常开展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广泛开展百姓宣讲、道德讲堂、“三下乡”等活动;推进公益广告进农村文化广场,全市新建“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全民守礼、卫生知识等农村文化墙2700多个。把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公婆、好党员、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在文化广场光荣榜上张贴,引领村民见贤思齐。

  2014年,漯河已建成581个农村文化广场;今年,我们继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完成680个再建任务,实现全市文化广场全覆盖。③10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河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