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雷闯
10月19日,一份报表放在刘长来办公桌上:今年前三季度,骆驼集团营收36.84亿元,同比持平,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3.3亿元,同比下降近20%。
全球经济艰难复苏,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铅酸蓄电池为主业的骆驼集团,感受到了制造业的寒冬。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不轻言失败、坚持创新的刘长来坦言,公司将插上新能源汽车和互联网的“翅膀”,进行第三次创业。
刘长来是骆驼集团的“老人”,1993年进入公司后,在各个部门历练过。2003年,他出任公司总经理。
“第二次创业前,公司主打产品是干式电池,一年销售2亿元。”刘长来说,产品销量虽大,但这种电池要加入液体硫酸,对环境破坏较大。例如,农用车行驶在山路上,稍微颠簸,硫酸就会震到地面。
为破解难题,他带队到欧洲考察,发现欧洲的农用车、小轿车全部使用富液电池(无需加液体硫酸,没有二次污染)。他当时意识到:“中国加入WTO,汽车也将走入千家万户,富液电池必将取代传统产品。”
看到商机,公司耗资近亿元,在全国率先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富液电池生产线。正如刘长来所料,随着汽车产业进入黄金十年,富液电池迅速取代了老产品。2011年,公司销售额突破30亿元,并成功登陆A股。
然而,刚上市不到一个月,一场环保风暴把公司推到了风口浪尖。
2011年5月,环保部开始对全国铅蓄电池行业进行整治,骆驼集团也被列入其中,公司位于谷城老厂的8条生产线必须全部停产搬迁。“当时,襄阳新厂只建2条生产线,公司原计划几年内搬完老厂。”停产意味着受损,公司下达死命令:两个月内全部搬完,把损失降到最小。
刘长来带着一干人日夜奋战,每天睡觉不超过4小时,终于在40天内建好了新厂房。当年,公司成功完成了预期经营目标。
“搬家事件”之后,刘长来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上市公司,环保是底线,也是第一生产力。他向董事会提出,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池——锂电池。
通过几年研发,公司已成功掌握锂电池核心技术。今年,骆驼股份以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资20亿元,主要用于发展锂电池、年处理15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其中,锂电池建设投资达10亿元。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产业的制高点,电池又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刘长来说,锂电池项目建设期为2年,达产后,年净利润预计达到2.34亿元。
“互联网+”则是公司谋划的另一大平台。根据定增方案,公司将投资3亿元,把骆驼公司的千余家代理商搬上网,建立一个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电商平台。
“我们不仅销售、回收电池,还会定点定时上门服务。”刘长来描述,通过建立大数据,客户什么时间需要更换、处理电池,公司了如指掌,并会主动上门,让顾客一次下单永不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