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十年北京文博会,见证文化创意魅力
2015-11-02 02:21:00
 

  原标题:十年北京文博会,见证文化创意魅力

  签约金额逾千亿元,是文化的力量,也是市场的力量;这是创意的魅力,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巨大,文博会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主场活动昨天圆满落幕。历时4天的第十届文博会,围绕“推动文化繁荣,促进融合创新”的主题,全面展示了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果,其间共签署文化创意内容产业的产品交易、艺术品交易、银企合作等协议总金额1003.8亿元人民币。

  签约金额逾千亿元,是文化的力量,也是市场的力量;这是创意的魅力,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届文博会的一大特色,就是大力推广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促进传承和创新。如果说扎堆亮相的安徽阜阳剪纸、芜湖铁画、酉州苗绣、四川夹江年画、棕编工艺,见证了国家级非遗产品的文化底蕴,那么汇聚了雕塑、刺绣、陶瓷等3000件工美精品的工美展区,则展现了工美大师的超人手艺。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应该展示和传承,更应该在传承中创新。比如,内联升、吴裕泰、张一元等老字号,如果形成不了品牌效应,如果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就难以迸发新活力。文博会的举行,让那些沉淀着历史气息的老字号,有了“抛头露脸”的机会,多了与市场更好接洽的空间。

  本次文博会不仅拥抱传统文化,还对接新兴的文化场域。比如密集展示互联网文化,促进文化产业跨界融合。什么是互联网文化?如何跨界融合?晋江文学城、《花千骨》,提供了生动的示范。文博会上,某网络文学平台带来了百余部文学作品,吸引了众多影视机构洽谈改编合作。此外,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等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比比皆是,证明文博会促进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并非虚言。

  谈到文化,总会涉及如何走出去的现实命题。本届文博会集中展示文化走出去项目,大力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产品要走向世界,不能光靠“送”出去,而应该靠“卖”出去。搭建平台,为精品走出去创造制度环境;精品纷呈,又善于自我营销,何愁不入外国人的法眼?

  十年北京文博会,见证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起步、培育到快速发展的全过程。从2005年到2014年,首都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由674.1亿元跃升到2826.3亿元,年均增长17.3%,占北京市GDP比重达13.2%。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京市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稳固,文博会居功至伟。

  据预计,今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18000亿元,占GDP比重将超过5%,但与发达国家15%-25%的比重相比仍有距离。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巨大,文博会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本报特约评论员秦川

  相关报道见A05-A07版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京华时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