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中国在贵州喀斯特地区修建高难度调水工程
2015-11-01 14:07:03
 

  新华网贵阳11月1日电(记者骆飞)“跨度200米、跨高120米的龙场渡槽是目前世界上单跨最大的钢筋混凝土拱式渡槽。”中国水电九局总局项目经理刘修海说,这一项目的实施变更了6次方案,更换了4家施工单位,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龙场渡槽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拱式设计的渡槽弧形支撑体已完全合拢,从山体两边一跃而起的水泥墩相向伸展,飞架于两山之间。弧形的渡槽犹如反扣于山脊上的“弓箭”,形态优美而坚固。

  据了解,兴建于2009年的黔中水利,是贵州首个大型跨区域、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工程。而龙场渡槽作为整个总干渠的控制性工程是目前世界同类渡槽中跨度最大的,被称为“世界第一跨”。其科技和工艺难度堪称中国水利建设的里程碑。

  “拱圈吊装是最难、最具风险的,吊装最重的一节达241.5吨,所使用的全断面整体浇筑分段吊装工法在国内属首次采用,尤其在拱圈拼接时要分毫不差,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刘修海手指着渡槽连连感慨,整个吊装环节犹如在两山之间走钢丝一样惊险。

  遇山打洞,遇沟架桥。在业界看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算是“水利工程的博物馆”,其建筑形式多样、工程类型复杂,单输水工程的水渠类型就囊括了目前水利建设上的所有。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公司副经理左中云说,在建设过程中,除龙场渡槽外,采用连续钢构、单跨长180米的徐家湾等四座渡槽,在国内水利行业尚属首例,而水源点157.5米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岩溶山区也十分少见。

  记者在多个输水渠建设点看到,总长148公里的干渠犹如水流通行的“高速路”,横跨在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这将为探索破解喀斯特地区工程性缺水提供有益借鉴。

  “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多雨少水”的贵州受工程性缺水威胁的现状。

  何谓工程性缺水,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公司水源建管部主任曾永军这样解释,贵州到处都是流淌的河水,实际上不缺水。但贵州喀斯特地貌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0%左右,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由于这里多溶洞、暗河,又缺少水利工程及时拦蓄。水大都流失或蒸发了。

  过去五年来,贵州加快了水利建设步伐,包括黔中水利在内的以骨干水源工程、引提灌溉工程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为主的水利建设“三大会战”,预计总投资上千亿元,争取到2020年从根本上解决贵州工程性缺水问题。

  贵州省水投集团副总经理吴玮说:“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喀斯特山区解决‘水荒’的关键,贵州依托黔中水利建设,在喀斯特地区搭建起饮水灌溉网络,将宝贵的地表水及时积蓄并配送到缺水严重的地方,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水资源均匀分布。”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