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11月1日电(记者王烁)企业或个人是“守信”还是“失信”,不但公布出来,还用“红榜”和“黑榜”予以区别,这就是河南省济源市开展诚信制度建设的举措。“红黑榜发布制度不仅让上红榜的企业受益,也让上黑榜的企业受限。”济源市文明办副主任张福伟说。
为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在全社会营造“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氛围,引导市民和企业诚实做人、诚信做事。2014年9月济源开始实行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对列入诚信“红榜”的企业和个人联合实施守信激励,在行政许可、资格认定、公共服务、银行贷款、品牌建设、社会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守信者在社会生活中处处受益。
对进入失信“黑榜”的企业和个人,列为各项检查或抽查的重点对象,进行约谈、预警或黄牌警告,综合运用行政、市场和行业性等惩戒手段,在用地审批、环评审核、认证管理、政府采购、社保监管、招投标管理等方面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失信者进行惩罚,全方位提高失信者的失信成本。
济源市农商行副行长刘巧芬表示,济源市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登录济源信用网,在项目对接、融资对接时,随时可以查阅‘红黑榜’网络信息,在融资信贷方面予以参考。“红黑榜”发布以后,济源市农商行对“红榜”名单上的6家企业,增加贷款额度达23570万元。而对列入黑名单的客户,在农商行借款、担保等行为将受到限制。
截至目前,济源已发布5次红黑榜名单。参与集中发布单位23个,涉及失信被执行人、税务、质检、旅游、餐饮服务等30多个领域,发布红榜974个、黑榜466个,涉及企业1034家次、自然人406人次。在着力推进诚信建设的过程中,济源实行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倡导了诚信氛围、改善了金融生态、加强了司法效力、提升了行政管理水平。
经过一年的运行,济源市的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制度呈现出四个明显特点:持续性好,在一年的时间里连续集中发布5次,形成了常态化的发布机制;影响力大,在本市所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上集中公开发布,成为具有较高知晓率的诚信宣传活动;覆盖面广,涉及金融信贷等30多个领域,在最新的一期“红黑榜”中,又增加了无证医疗机构名单和担保公司代偿企业名单,“红黑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效果明显,“红黑榜”制度在行政管理、政府采购、融资服务等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诚信建设氛围。
据了解,下一步济源市还将扩大“诚信红黑榜”的覆盖面,探索将社会领域、道德层面的内容作为“红黑榜”发布的内容,进一步倡导发挥诚信的作用;同时,加快建立市级综合诚信评价系统,对列入“红黑榜”的企业和个人科学评价,准确反映其信用水平,并出台更加规范、操作性强的联合奖惩政策,助力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