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10月30日电(记者曹国厂、王民)10月22日下午,张瑞娟走进邢台市中心血站献血,这是她20年来第163次献血。
河北省邢台市现年52岁的市民张瑞娟,曾经是邢台市国棉厂的一名纺织女工。1995年10月,邢台市组织各单位义务献血,当时大家不了解献血知识,有恐惧感,她在厂里第一个报了名。她说:“献血能救人一命,这是好事。”半年献血间隔期过后,张瑞娟又主动去邢台中心血站献了血。在接下来的20年间,她捐献全血3200毫升、血小板154份,帮助一百多人恢复健康。
1996年,张瑞娟和同厂当工人的丈夫李建祥先后下岗。下岗后,丈夫每月500元工资,她在一家物业公司打扫卫生,每月工资280元,一共不足八百元的全部收入,还要供养大女儿上大学,小女儿上小学。即便如此,她仍然坚持献血。
“通过献血帮别人,救别人,我觉得自己很健康、很幸福。”张瑞娟说,想着自己的血液在一个垂危的病人身体里流淌,救人一命,心里就非常开心。
正是这个朴素的信念,成了张瑞娟坚持献血的动力支撑。2005年初,当张瑞娟得知一个月就可以献一次成分血,而且一次就相当于献800毫升全血、可以救更多人之后,便开始每月到邢台市血站献成分血。
如今,张瑞娟是邢台市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为了宣传无偿献血,邢台血站将张瑞娟的形象照片印到了宣传页上。
今年7月份,张瑞娟应聘到邢台市一家饭店当服务员,饭店大门边的架子上,摆上了无偿献血的宣传页,宣传页上有献血知识,还有张瑞娟的形象照片。9月下旬,邢台市血液供应趋紧,张瑞娟将情况告知饭店负责人路立宏,在两人的动员下,饭店44名员工集体献血。
在张瑞娟走进邢台市中心血站第163次献血时,她的丈夫李建祥也一起来到血站,量血压、验血、上机采集血小板。当天,张瑞娟在微信朋友圈发出献血图片,还写下几句话:“太棒了。我们夫妻两个又献机采血小板,间隔26天,证明我们身体健康。”
受张瑞娟的影响,她的丈夫李建祥也已累计献血60多次,女儿李扬在一家旅行社做调度,只要工作脱得开,也经常献血,已达1万多毫升当量。走到哪里,张瑞娟就把无偿献血宣传到哪里。多年来,在她的宣传带动下,家人、亲友、同事、网友和当地群众千余人无偿献血。
邢台市中心血站体采二科科长刘建珍自2006年开始接触机采血小板工作,那时她就为张瑞娟采血,她说:“张大姐的血液血小板基数较高,血管弹性好,非常适合捐献机采血小板。”
刘建珍说,机采血小板保存时间短,血站一般不会留大量库存。一旦有急诊病人需要血小板,血站就立即通知献血者前来捐献。“如果急需B型血小板,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张大姐,她身体条件好,一般都能通过检测,更难得的是,只要接到通知,她就会欣然来。
不仅是献血,近5年来,张瑞娟为邢台市太行山区的老人和孩子邮去千余件衣服。今年春节前,她为市里一个贫困女孩花190元买了件新衣服,而她为自己买的过年新衣裳只花了120元钱。去年底,她给广宗县失去父母的残疾姐弟送去新衣被,临走时,她把兜里仅有的100元掏出来,塞到姐弟俩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