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走访上海“最后的处女地”九段沙
2015-10-29 18:27:05
 

  新华网上海10月29日电(记者金正)远离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尘嚣之外,有一片原生自然的魅力湿地——九段沙,它的面积差不多相当于1/3个浦东新区,被誉为上海“最后的处女地”。

  九段沙湿地地处长江与东海交汇处,是国内唯一仍基本保持原始河口沙洲地貌及其发育过程的重要地区。最新研究表明,其碳汇能力达到349757.3吨二氧化碳每年,约相当于平衡了12万辆燃油轿车每年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九段沙湿地已经成为浦东、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早在2000年3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同年8月8日,浦东新区批准成立了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署。

  “九段沙湿地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建署之初,除了一张批文,什么也没有。”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署署长孙瑛说。

  就在那一年,33岁的孙瑛毅然放弃原本安稳的工作岗位,服从组织安排,和管理署的同事们将大好的年华都花在了守卫这片“寂寞沙洲”上。15年来,孙瑛亲自带队上岛科考、执法逾百次,以自己的毅力和耐力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内涵。

  “不要问九段沙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九段沙做什么。”这是孙瑛多年来恪守的箴言,“在其位,谋其职,每个人都将做好九段沙工作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一种事业,凝聚‘热情、真情、激情、感情’,积极配合,尽心竭力,九段沙湿地保护事业就会有更好的发展。”

  管理署从仅有“一张批文”、三名职工开始起步,到目前已建立起有效保护管理机构运转框架。经过不懈努力和多次野外艰苦条件下卓有成效的科学考察,完成了《九段沙科学考察集》《九段沙湿地图集》等一手调查资料。2005年7月,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填补了上海没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白。

  据孙瑛介绍,九段沙不仅是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还是长江江海洄游性动物的必经通道以及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点。“湿地除了能够调节水和养分的循环、蓄洪防涝、净化水质等,更有支持维护湿地特有的动植物、特别是水禽栖息地的重要功能。”

  经过十余年的保护,九段沙湿地动植物种类及实有量持续增加,尤其是濒危物种及实有量逐年递增。

  据2014年监测结果显示:九段沙湿地现有藻类植物139种;海三棱藨草、芦苇等高等植物52种;昆虫392种;大型底栖动物113种;鱼类135种,其中历史上曾有记录的国家级保护鱼类有中华鲟、白鲟、花鳗、胭脂鱼5种;鸟类20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白头鹤、遗鸥3种,二级保护鸟类有小天鹅、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等21种。在205种鸟类中,有16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眼下,九段沙湿地正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国家级湿地生态示范基地”为总目标,努力争创联合国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以及国际重要湿地组织两块世界品牌。去年初,保护区启动了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申报工作。

  “下一步,我们要按照‘边申报、边完善、边深化’的要求,对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三大功能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保护功能、发展功能和后勤支持功能,通过夯实申报基础,强化管理素质,建立湿地保护可持续的管理模式,力争早日申报成功。”孙瑛说。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