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节约用地要算准精细账
2015-10-29 08:32:34
 

  ■ 袁锋

  三亚“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重点项目、220千伏吉阳输变电工程近日开工建设。由于技术集成度高,变电站占地面积仅为通常标准的四分之一,成为海南占地面积最小的220千伏变电站。(10月28日《海南日报》)

  这条新闻比较“小”,但“占地面积仅为通常的四分之一”却令人眼前一亮。海南是陆地小省,寸土寸金。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土地资源要素的日趋紧缺,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成为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必然选择。算准精细账、节约用土地,已成大势所趋。遗憾的是,虽然近年来我省在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建设用地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传统的扩张用地冲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地方式粗放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我省先后开展的节约集约用地清理处置专项行动以及闲置土地清理处置等行动,都是对土地利用“精打细算”的有力举措。

  城市开发建设,在节约用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新城新区平均容积率都在0.8~1.2,很少超过1.5。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极大地浪费了资金和稀缺的土地资源,同时也使得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安排失序失当。在财政收入上,不少地方对土地财政有相当的依赖;在经济增长中,又对投资有需求。这种双重性就导致地方政府倾向于更大面积的新区土地出让和开发模式,这不仅对建设用地资源造成浪费,而且也使得城市运行降低了效率。

  在土地利用开发过程中,企业是另一个重要角色。与企业喜欢标榜的“转型升级”、“节能降耗”这些“热词”相比,“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不少企业眼里还是个生僻词汇。政府本来为促进产业发展而低价把土地出让给企业,不少企业却利用一、二级市场的价差来牟利,土地实际在“空转”,没有发挥其效用。只有当企业“圈地”不赚钱,反而要付出持有成本的时候,土地才有望得到比较充分的节约集约利用。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海南陆地面积小、资源有限、生态脆弱,特殊的省情决定海南必须走一条“亩产效益论英雄”导向下的精细开发、集约开发、生态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城市开发建设方面,我们要转变新城新区城市建造模式,强制推行紧凑型、立体型的城市建造模式;转变土地开发利用方式,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推进土地的多功能立体复合利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必须提高招商项目用地门槛,从“招商”向“选商”转变,将有限的土地资源、优惠政策、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等向优势项目倾斜。不仅要计算土地征用的买卖账、补偿账和对地方的贡献账,更要计算工业用地亩均的产出账,避免出现土地的利用率与企业的产出率严重分离脱节的现象,防止出现名为投资、实为圈地的现象。真正让“寸土必惜、寸土必用、寸土不弃、寸土不闲”成为海南土地生金的信条。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海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