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超
连州燕喜山是连州市著名文化旅游风景区。
在燕喜山郁郁葱葱的林木和石林中,点缀着闻名古今的燕喜亭、铁城亭、“多难兴邦”石碑、“毋忘国耻”石碑、崇岳堂、流杯亭、吏隐亭、摩崖石刻等众多的名胜古迹,文化底蕴深厚。其中,“毋忘国耻”石碑,是连州市目前唯一的抗战纪念建筑物。
1938年秋,广州沦陷,武汉失守,全国最大规模的武汉会战以中国军队撤出武汉而告终。粤汉铁路南北两端落入敌人之手。华南战局因此急转直下。此时,骄横跋扈的日寇重兵部署粤湘两省,狂妄扬言解决华南全局指日可成。此时,广东省政府已移至韶关。韶关因靠近铁路,省府危险系数增大。连县(今连州市)水路畅通,山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于是,11月初,广东省政府果断迁至连县。时任省政府主席的吴铁城率所属及各厅、局、处、会迁赴连县,随来的机关、学校、团体、民众达12万之众。连县作为战时省会,成了广东抗战的根据地和大后方,成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工、农、商业有了历史性发展,其重要地位暂时替代了广州,故有“小广州”的美称。
11月中旬,日寇飞机轰炸连州,群众伤亡惨重。燕喜中学(连州中学前身,座落于燕喜山中)校长杨芝泉怀着一腔义愤,于1939年在校内一高崖之上建碑,上书“毋忘国耻”,并以一日机炸弹残片置于碑顶,意在警醒教育后人。与此同时,杨芝泉请求当时广东省政府主席吴铁城重修燕喜亭等名胜。吴铁城慷慨捐款并题刻“多难兴邦”碑,激励民众在民族危急存亡之秋,奋发图强,同仇敌忾,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1939年,杨芝泉校长在燕喜亭北侧兴建了“铁城亭”,并把“多难兴邦”碑置于亭中。“毋忘国耻”石碑、“多难兴邦”石碑见证了日军侵略广东的罪行,铭刻着一段难忘的历史,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抗战时期,广东省政府曾五次迁来连县。省政府驻连县期间,连县民众把御敌决心化为实际行动(连县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和连阳中心县委为挽救民族危难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6月,日军妄图北侵临时省会连县,连县遂成立战地动员委员会,组织民众在九陂、龙坪、上水、小水等多处要地开挖战壕,阻断日军交通。1945年1月6日起,数批日军共2800余人自湘江入粤,分别侵袭连县境内的星子、东陂,受到我方奋力抗击。10余天内,敌我双方先后在连州横江山、云雾洞等处展开战斗,击毙日军30余人,日军因此退逸。
今连州中学9号楼是抗战时期省政府主席的居室和省府要员开会的地方。连州市作为“抗战时期临时省会”,成为其一项特殊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