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伦理学的发展与青年学者的责任担当
2015-10-28 04:52:00
 

  原标题:伦理学的发展与青年学者的责任担当

  近日,由中国伦理学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伦理学前沿与青年学者的学术担当”高层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伦理学前沿与青年学者的学术担当这一主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探讨,充分彰显了当前伦理学学科发展的学术活力与青年伦理学者的使命自觉。

  伦理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全面转型、价值日益多元的今天,伦理学处于什么发展方位、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成为最受学者们关注的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前伦理学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他们从伦理学学科建设、话语体系建设、服务和影响社会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推进伦理学创新发展。天津社会科学院杨义芹研究员从《道德与文明》杂志稿源情况分析了伦理学的发展现状。她认为,伦理学的发展面临着学科研究方向失衡、学科基础问题研究不深、理论回答社会需求不够、高质量研究成果缺乏四个突出问题。井冈山大学曾建平教授认为,当前伦理学学科发展正面临五个不足,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其他科学发展、聚集重大问题不够、影响青少年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话语体系的国际化大众化科学化水平亟待提升,并从伦理学学科定位、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等角度,探讨了加快建构现代伦理学体系的基本路径。

  伦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针对当前伦理学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深化伦理学研究进行了有益探讨。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锡教授认为,推进伦理学的学术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更新学术理念、学术行为;要坚持面向社会实践推进创新,努力面向实践、了解实践,进而改造现实。中国人民大学曹刚教授认为,伦理学研究必须坚持“三个结合”,即:一是“能上能下”,正确处理好道德的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二是“可近可远”,既注重近距离的伦理学又关注远距离的伦理学;三是“又红又专”,切实发挥辩护和批判的学术功能。北京师范大学田海平教授从比较哲学的元问题与道德形态学方法的角度,提出要把伦理学上升为哲学来研究和思考,并着重从伦理问题“如何想”“如何说”“如何做”提出中国伦理学在现代意义上的重构。湖南师范大学李培超教授认为当前伦理学研究要着重把握三个问题:一是克服碎片化解读现象,二是克服教条主义的阐释,三是克服泛道德主义倾向,推进伦理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青年伦理学者的时代责任与美德。如何让年轻一代伦理学者快速成长、担当重任,是会议聚焦的一个主要问题,学者们从时代发展和学科使命的角度,对青年学者的历史使命进行了充分研讨。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强调当代青年伦理学者要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努力承担社会使命,敢于肩负学术使命,为中国伦理学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南大学李建华教授认为,青年伦理学者扮演着多种角色,但最重要的是坚持学术研究,尤其是坚守自己的学术路径,同时提倡开展学术交流和交锋,鼓励形成学派,培养学术特色。中南大学左高山教授着重分析了当前青年伦理学者“担当什么”和“凭什么担当”的问题。他认为,青年学者要保持服务当下与保持学术品格的统一,主动担当传承学术、创造思想、影响社会的历史使命,同时要以学养、能力和勇气来保证这种担当的实现。中央编译局李义天研究员结合研究伦理学的亲身经历,着重分析了为学与为人的互动关系问题,提出研究伦理本身也是一种道德修养活动,青年学者需要注重克服易于退让等自身缺陷,把正确认识时代问题建立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

  伦理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伦理学的创新。学者们普遍认为,伦理学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伦理学者要自觉担当传承文化的“火炬手”。南京大学杨明教授从“为政以德”的角度,阐述了对传承儒家文化的认识,提出学术担当就要研究经典、回到经典、讲经说法,并着重探讨了儒家的王道思想。广西大学杨通进教授从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权利观念的反思入手,着重探讨了如何辩证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问题,认为当前伦理发展不能陷入文化相对主义的误区。南京师范大学王露璐教授着重探讨了“伦理如何回到乡村”“伦理学如何进入乡村”的问题。她认为,我国已由传统乡土社会转变为现代性乡土社会,伦理要回到乡村,必须解决好乡土伦理的历史之根与现代之源的嫁接;而伦理学进入乡村,则必须解决好伦理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地方性道德知识的重构问题。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光明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