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人数多 场面大 赚噱头——世界纪录在中国的“那些事”
2015-10-27 17:53:56
 

  新华网长春10月27日专电(记者段续)沸沸扬扬的“扬州炒饭创纪录”事件日前有了结果。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表示,由于存在浪费食物情况,挑战纪录被判无效。

  4吨的扬州炒饭号称打破世界纪录,自豪劲儿还没过,就被工人踩踏炒饭、当做餐厨垃圾喂猪的消息“打了脸”。反观国内近些年的各类“纪录”,擅用人海战术、事件求大求全、炒作意味明显……创意不足,噱头有余的破纪录事件屡见不鲜。

  在国内冲击各类世界纪录的“盛事”中,十几亿人口大国的优势得到了充分显现,一项活动动辄几百几千上万参与者并不鲜见,有关人数的世界纪录频频出炉。

  9月5日,767名网球爱好者一起冲击“最多人一起颠网球”吉尼斯纪录;9月27日,2015人冲击规模最大的“琵琶合奏”吉尼斯纪录;10月18日,5万多人同时演练冲击“最大规模的武术表演(多场地)”吉尼斯纪录……

  不仅是人多,“高大全”也是国内世界纪录挑战者们的“最爱”。最高建筑、最大物品、最全种类……令人惊讶。在海南,不到十年即被拆除的建筑“千年塔”曾被载入吉尼斯纪录;在河北,按1:21比例放大的大力神杯模型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认证成为最大的奖杯模型。

  在国内,多种多样的创纪录事件似乎都与各种营销活动沾边,商业意味浓厚。2012年,每斤标价20余万元、号称利用大熊猫粪便培育出的“熊猫茶”现身,媒体报道称该茶欲申请最贵茶叶的世界纪录,受到巨大关注,被质疑利用熊猫炒作茶叶品牌。

  简单搜索就能发现,各种各样的纪录冲击大多与商业活动紧密捆绑,“世界纪录”带来了强烈的“效应”。2014年4月,安徽一家文化公司策划了冲击世界上最大造型气球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策划人直言,活动初衷是希望父母和孩子密切亲子关系,另外给商业巡展造势。

  专家指出,国内世界纪录的挑战似乎陷入“怪圈”——吸引眼球即可,创意性、趣味性无人在乎。有的纪录更像是广告,背离了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出发点。“不少机构希望通过挑战纪录得到认可,但如若摒弃了实在的价值,即便挑战成功也很难说具有积极意义。”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这反映出人们对品牌效应的盲目崇拜,值得关注。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