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网友认为扶老人还得靠自觉,“扶老人险”对于解决这一道德困境意义不大。
道德的问题要归于道德。圣贤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希望将个人家庭中的友爱孝善推广至全社会,把社会想象成一个大家庭。不过,“老吾老”是道德问题,而“及人之老”却会递减。随着社会发展、人们交往范围的扩大,这种希冀的实现愈发有难度。
对于路上遇到的“倒地老人”,基于道德而“相扶助”固然好,但当“扶助后被讹”时,只提道德便解决不了问题。
经济问题的要归于经济。对于“扶老人被讹”问题,已有人指明破题方向,比如健全养老制度,让老人老有所依;健全法律建设,让讹人者受到处罚。前者是增加国家对老人养老的支出,后者的法律处罚恐怕也以经济处罚为主。然而,这些方法仍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如此看,“扶老人险”的方式,倒不失为一种探索。这种方式并非完美无缺,其积极意义在于其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基于经济调节的手段,并侧重于对人们合法利益的关注与保护。
而“扶老人险”之所以引起争论,恐怕还是跟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义利观”有关,认为做好事跟钱扯上关系便变味了。其实,这种观念本身就有偏颇。道德本身便是对社会关系的一种调节方式,鲁迅先生也提倡一种“自他两利”的道德。只有尊重个人合法正当利益,道德才有坚实的成长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