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 程露 余里 周相吉)6年前,正值妙龄的熊猫泸欣突遭“绑架”,被运到100多公里外,被“逼婚”产子,再未回家。
“绑架”,其实是为了帮助珍稀动物大熊猫更好地生存繁衍。
“绑架者”近日宣布,泸欣已适应新生活,“结了婚”,并于3年前产下一子。红外线自动触发相机去年抓拍到了她和幼崽在一起的照片,揭开了“绑架”的秘密。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黄炎说:“这是异地放归野生大熊猫促进小种群复壮探索的首次成功。”
受自然隔离和人为干扰等影响,大熊猫野外种群被分割成一些局域种群。
黄炎指出,种群熊猫数量少于50只,就可称为小种群。目前至少有30个大熊猫小种群。孤立小种群由于基因流受限,近亲繁殖不可避免,导致后代生命力降低,畸形甚至死亡。
泸欣被“绑架”到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小相岭山系。小相岭山系当时只有30多只大熊猫,保护区管理处处长黄蜂说:“再不进行人工干预,这个种群可能到不了100年就会灭绝。”
泸欣的老家位于四川省西部的邛崃山系。2009年3月,5岁的泸欣身体不适,躺在路边。当地村民发现后,立即通知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随后,泸欣被运到了位于四川雅安的熊猫基地。
医生诊断发现泸欣由于消化道感染引起严重脱水,导致体力不支。1个多月后,身体恢复了的泸欣被送到了栗子坪,同时被赋予一个任务:结婚生子,为大熊猫小种群的复壮探索一条新路。这个任务不但危险,甚至有可能会面临死亡。
2006年,研究人员将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祥祥放归野外。一年后,在与“土著”熊猫争夺领地和食物时,祥祥不慎从高处摔下,后因严重内伤死亡。泸欣也许会遭遇类似的危险。此外,她还要面临来自食物、“语言”和气候的挑战。
“但泸欣也有优势。她本就野生,且是雌性,在陌生群体里较受欢迎,更易融入。雄性熊猫则通常被视为威胁。”黄蜂说。
为了方便研究,泸欣被套上了一个GPS项圈,同时在皮下植入了一个电子芯片“身份证”,5个研究人员通过无线电定位工具和红外相机对她进行观察研究。
可没几个月,泸欣却把项圈弄丢了。“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项圈,恢复数据,然后在野外根据‘身份证’找到泸欣,将项圈重新戴到她脖子上。”黄蜂说。
这些年,除了红外相机偶尔拍到的几张照片,几乎很难见到泸欣的踪影。
然而,2014年3月和5月,6张照片和2段视频显示,泸欣身边多了一只幼崽。
难道她嫁了?照片中的小熊猫是她的吗?真的成功了?
研究人员花了1年多时间,收集泸欣和熊猫幼崽的粪便,提取DNA分析。最终确定,照片中的宝宝是泸欣与当地一头编号“LZP54”的野生雄性大熊猫的孩子。幼崽是雄性,于2012年8月左右出生。
“泸欣的成功意味着,以异地放归方式增加大熊猫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黄蜂说。
在泸欣消失的这段时间里,对于大熊猫繁殖的其他尝试也未曾中断。2012、2013、2014年研究人员每年又分别放归一只圈养大熊猫。
黄蜂说,除了异地放归野生大熊猫、野化培训并放归圈养大熊猫外,他们还在探索建设生态走廊促进不同种群熊猫的交流,从而提高基因多样性。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为1864只,比第三次调查增加16.8%。
野生大熊猫平均寿命在15岁左右。今年11岁的泸欣已过中年,她正悉心照料着自己的孩子,研究人员们也在守护着她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