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为何香港到处都有免费的职业培训
2015-10-18 07:44:44
 

  香港政府近年推出了多种就业支援计划,雇员再培训局、劳工处就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开展有关培训活动。 图片来源:网络

  据港媒“橙新闻”报道 香港的居民社区里有一些公告板,常常贴满各种信息,除了一些舞蹈班,文艺演出的宣传外,最多的就是提供各种职业培训的广告。附近的街道边有一家妇女联合会,门外有很大的一个公告板,也贴满了各类职业培训的广告。到其他地方去逛街,也常常能见到这些职业培训广告的身影。甚至报纸电视上也常常有类似的广告宣传。这些广告中所宣称的那些培训,无论是计算机科技还是家务助理,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所有失业人员免费。提供这些免费培训的机构五花八门,有的是社会福利署、劳工处办的。但更多的是其他一些社会组织举办的。

  过去在一个内地城市生活的我曾经了解到,社会上几乎不存在真正免费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职业培训。甚至有的城市,需要办理失业证的那些人,在领取失业证的时候,除了要交证件工本费以外,通常还要被迫缴交20元,用于参加劳动局提供的一个课时的职业培训。我不禁产生疑惑,香港怎么有这么多免费的的培训项目呢?

  后来,随着我对香港社会的观察进一步深入,我逐渐了解到这个现象的存在,其实是与香港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密切相关的。多年来,香港都被认为是世界经济最自由的地方。过去在殖民地时期,香港公共财政政策原则是“积极不干预”。香港政府信奉自由经济,市场为主导,政府只扮演监管和推动市场的角色,并且政府的所作所为都要尽量避免干扰市场的运作。香港在回归以后,虽然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和沙士的冲击,经济曾经出现负增长,但2005年以后经济逐渐恢复,政府也有了大量综合盈余。

  这些年来,香港政府坚持推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原则为:市场主导、政府促进;审慎理财、量入为出;维持简单及低税率制。在这样的经济政策前提下,香港的社会政策重点就不是重视再分配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等,因为政府始终信奉自由经济,所以尽可能不去干预市场运行,而在社会政策上就对“社会投资”的理念特别重视。而“社会投资”的理念要求社会开支需要有长期经济效益,因此政府选择把重点放在对人力资源和人的能力的投资上,并且强调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一位学者James Midgley的描述很有代表性,“社会发展取向并不会把珍贵的资源投放在维持贫困人士的收入转移之上,而是帮他们寻找工作或成为自雇人士。这样的做法,使他们不单可以赚得收入,更可以令他们成为自重的市民——有工作、纳税并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近年来,香港制造业北移内地,香港步入知识型经济的年代。香港年长而学历较低的人群越来越容易失业。针对弱势人群失业率持续走高的问题,香港政府近年推出了多种就业支援计划,雇员再培训局、劳工处就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开展有关培训活动。社会福利署还资助非政府组织成立综合就业中心,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辅导。此外,政府不断鼓励非政府组织发展所谓“社会企业”,即以商业模式运作的社会服务组织,以达到为弱势人群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的社会目标。

  更有许许多多慈善团体,教会组织也投身到这项事业中来。为了鼓励失业的人通过提高自身技能重新找到工作,许多培训项目不仅免费,出勤率达到80%以上的人还能获得交通津贴。甚至,香港政府还向居住于偏远地区(如屯门、元朗、北区及离岛)收入较低的人们提供交通津贴,减轻他们的交通费用负担,以促进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群“走出去”工作。这样看来,香港存在那么多的免费职业培训就不难理解了。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港澳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