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南京10月12日电(记者冯诚、陈刚)位于江苏北部的资源型城市徐州曾因矿山污染、脏乱难治而闻名,近年来,随着绿色工程及生态修复的强力推进,整个城市仿佛发生了“化学反应”,展现出与昔日截然不同的景象:天蓝水清地绿,恰似江南风姿;公园美景中健身的人群处处可见,一大批“草根好人”引人注目,文明平安成了今日徐州新亮点。
泼绿:北方城市江南景
青山、碧水、绿树、繁花,这里不是江南,却恰似江南。
近年来,徐州以民生工程牵引为根本,加强城市主次干道、广场、公园等公共绿地建设。市区新建、改造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100多处,在闹市区开辟了一片片绿色港湾,市民出行400米即可步入绿色空间。
数据显示,徐州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31平方米,市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177个,5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
这并非一日之功。作为江苏省唯一的能源供应基地,徐州的生态环境曾付出巨大代价,有着近35万亩的采煤塌陷区,是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代表之一。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子孙后代,把最美的风景还给百姓!”在这样的理念之下,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多年前,徐州市开始向荒山、河流、湖泊、塌陷地、废弃地等宣战。
在越来越多的地方,采煤塌陷地摇身一变,成了生态湿地和乡村湖景;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城市建设更是对绿色空间点面兼顾。一点点、一步步实现由“灰”到“绿”的转变。
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短短数年,徐州跳脱了人们心目中的“煤都”印象,俨然有了江南水乡的风姿。
众享:生态是最公平的资源
在徐州大大小小的绿地公园里,几乎随处可见散步娱乐的百姓。“公园敞开了,我们每天都来这里散步,真给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徐州市铜电家园小区退休职工刘长春说。随着一座座风格各异的主题公园免费开放,当地市民在钢筋楼宇中多了众多生态休憩之地。
在湖幽水秀的湖边打打太极,带上家人到滑草场体验运动的刺激,来绿树成荫的森林氧吧放松身心,已成为徐州人新的生活方式。
公园全部免费开放,让生态文明成果人人共享。在公园改造过程中,徐州市更是摒弃过去大搞广场硬质铺装的做法,突出“生态、便民”,打造“群众身边的环境福利”。
重点扩大公园内树阵式广场建设规模,营建林下活动空间;增添座椅、凉亭、林荫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铺设游步道,修建环湖、环山、环园慢行系统。这些细微处的发力,为市民提供了充分的便利。
把生态资源留给百姓,更需要下决心出力气。徐州市区云龙湖沿岸整治后有数百亩可开发地块,若用于商业开发将获利丰厚,但当地毅然决定,靠近湖边一律不建住宅,只建公共设施,更多发挥文化体育功能,让全体百姓共享。
“喝一样纯净的水,呼吸一样洁净的空气,享受一样的绿地。在所有的资源中生态资源最公平、普惠。”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说,徐州把建设公园绿地、改善环境,当作不可或缺的功能性建设项目,抓住不放一抓到底。
质变:绿色催生城市文明
绿色徐州更引发了“化学反应”。改变了生活方式的徐州人,致力让特色文化扬长避短。
作为汉高祖刘邦故里、楚汉文化的发源地,豪爽、激情是徐州人性格中的特质。但当地人知道,激情中也有一些“负能量”。市委机关一位老同志告诉记者,在10年前,徐州城里经常见到打架斗殴的,很多人看见不是相劝而是相激看热闹。他说,那时是不想打也得打,如今是真的不打了。
激情化身运动热潮,美景平添文明载体。几乎每晚7点半,在云龙湖畔,万人健身走的场面足以惊呆任何一个外地人:整齐的队伍,统一的着装,豪迈的步伐,伴随着广场舞激昂的音乐,大步向前走。
去年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在徐州拉开帷幕,当地还设立了首个“全民健身年”,在全市引发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健身热潮。
致力让厚重文化照耀现实,徐州在绿色城市建设中深刻挖掘文化内涵,叙说历史,启迪后人。今年以来,当地开展的“文明出行美图晒和不文明出行大家拍”“设爱心基金,传文明接力”等文明公益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参与。
在徐州,有一组数字令人讶异:在平安城市建设等综合努力下,实现由乱到治,命案发生率持续下降至20年最低。在去年发布的一项“2013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中,徐州更是排名第六,是江浙沪地区唯一跻身前十的。
不止如此,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冯其谱说,在文化的感召下,徐州的“草根好人”越来越多,已有上万市民登上好人榜,其中上百人当选“中国好人”和“江苏好人”,更有不少道德模范引发全国的学习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