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循珍
当别人画得太传统、太写实的时候,我坚持我不是一个传统的、保守的艺术家。至于市场是否欣赏、接受,我并不太在意。
本期艺人:海外华人书画家、广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许固令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林琳
很多人对我颇为好奇:作为南方人,为何却对京剧有极大的热忱,一画就画了几十年的京剧脸谱?其实我与戏剧、脸谱结缘有“天时”和“人和”的因素。
我的家乡是戏曲之乡,父母对戏剧文学有些研究,哥哥是第一代从事戏剧研究的学者。1960年考上美院附中后,我因为哥哥的关系而成为“戏迷”,在广州看了50多个剧种数百场戏剧表演,见识过五六百个不同的脸谱,着迷于戏剧舞台的灯光、服饰、表演。这种熏陶使我不但对京剧,而且对各种地方的戏剧都有了了解和体验。自1972年开始至今,我数十年来未曾放下对戏剧的研究。
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并不乏戏剧的专家,如大师级的前辈画家关良,就足以令后辈高山仰止。我思考过,如果我同样用书画来刻画戏剧人物的打斗,只会重复前辈,很难找到自己的个性风格,因此慢慢从画一个人物到“半个人物”,最后干脆只画人物的脸部,脸谱逐渐成为我的作品的符号。
20多年在海外生活的经历,也对我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到过数十个国家,见识当地的艺术和文化,学习把东西方绘画融合在一起。东西方文化有极大的不同,我把西方的色彩、构图吸收过来,以本土的东方文化为核心,以阅历为调料,“炒”出一盘别有风味的“菜”。
渐渐地,我又从刻画具象的舞台描写,到半具象,最后抽象。后来,我的脸谱已经离开了舞台,刻画的不是表演,而是人生百态。通过人物的脸部,把人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用脸谱的符号表达,打破了脸谱的疆界,也打破舞台的疆界。那些一开始不能接受我的作品的人,也慢慢理解并欣赏。
我虽然是一个性情中人,但追求颇有些与众不同,尤其年至七十余,自认正是整理和收获的季节。除了脸谱是我一辈子坚持的题材外,我几乎每几年都会换一个题材,为自己的艺术寻找新的载体,比如舞蹈人物,或者风景。这几年回到国内,我开始了荷花系列。我画的荷花跟别人有所不同,荷花都是往上“冲”的,我想这表现了我作为艺术家的一种个性,也是我回国之后体会到的我们国家的时代精神。
当别人画得太传统、太写实的时候,我坚持我不是一个传统的、保守的艺术家。至于市场是否欣赏、接受,我并不太在意。无论多大年纪,我都会是一个有强烈个性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