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滴灌式”扶贫开发加速宁夏西海固农户脱贫
新华网银川10月9日电(记者邹欣媛)在中国最贫困的西海固地区,75岁的姬秀林老人难以相信,一年时间,他家危窑变砖房,盖了新牛棚,养的牛数量翻了3倍。“滴灌式”扶贫开发,正在精准解决贫困农户最棘手的生产生活难题,帮助他们逐渐摆脱贫困。
位于中国西北腹地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山大沟深,干旱缺水,贫困人口集中。随着近年来扶贫开发的推进,当地农户温饱得以解决,要尽快脱贫却各有各的难处。
“贫困原因:缺资金、缺技术”“实施内容:养殖产业达到8头牛或者40只羊,改造危窑,补贴盖牛棚,配备铡草机,自来水入户”……在宁夏彭阳县白阳镇陡坡村,村主任姬登榜翻开花名册,上面清晰地写着姬秀林的致贫原因、扶贫举措、完成时限等。
“政府今年补贴给我用于发展的钱,差不多有4万元了。”被村上精准识别为贫困户的姬秀林说,“改造危窑政府补贴2.7万元,建牛棚补贴8000元,发展产业的双到资金2000元。”
建了牛棚却没钱买牛是贫困农户常遇到的尴尬事,今年陡坡村的养殖产业得到了差别化支持。姬登榜说,“农户有养蓄种草的习惯,但最多养3到5头牛,难有余钱。所以,扶贫部门在村上实行‘530’计划,给贫困户提供多种贴息贷款,将养殖规模扩大至5头牛或者30只羊以上。”
“牛羊多了,发展产业的风险增高,而农户最怕的是返贫。”彭阳县扶贫办副主任许涛说,为了降低风险,扶贫部门和村委探索“合作社+贫困农户”的捆绑模式,目前24户贫困户以补贴或者贷款资金入股,合作社吸纳资金,贫困户享受分红,资金技术都有了保障。
这只是宁夏西海固乃至中国实施“滴灌式”扶贫开发的一个缩影。一改以往“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中国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进行精确的资金、技术、产业等帮扶管理。
宁夏扶贫办主任董玲说,宁夏已对去年识别出的1100个贫困村的80万贫困人口,明确了安居房、农田、增收产业等8项脱贫标准,对有发展能力的贫困农户给予“普惠+特惠”的政策支持,对低保户实施民政救助,逐渐实现全面减贫。
据了解,在贫困人口集中的中国西北其他省区,精准扶贫也在推进。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政府提出按标准补贴贫困户,将危房危窑改造成抗震框架房;修建集雨水窖,一处补助4500元;增收项目定为养牛,群众自选品种自主购买,一头补助5000元,乡村负责核实是否真实买牛等。这些措施实施后,部分贫困户增加纯收入至少在2000元以上。
“滴灌式”扶贫开发让农户正在逐渐摆脱贫困。专家认为,到2020年,中国将减少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今年计划减少1000万人以上,扶贫工作任务艰巨。目前扶贫面对的是贫困程度较深的人群,将有限的资金精准投放才能让这些贫困户直接受益、尽快发展。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