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天府之国”话美食
2015-10-09 05:40:20
 

生 活闫东良

  对于爱美食的我来说,巴蜀一直是非常向往的地方。可惜平时由于工作的缘故,也不能在此久居和体验,那次到成都随团旅游,也只是以景点为主,行色匆匆,走马观花,根本来不及细品美食,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这成为我心中的一个遗憾。近日得到彭忠富先生的《吮指谈吃》一书,读后让我对天府之国的美食及其文化有了身临其境般的了解,感觉颇为畅快和过瘾。

  有的人是美食家,尝遍佳肴却因不擅长文字,而无法把其体验表达出来与世人分享;有的人文笔好,却因对美食了解不多,不能写出美食佳作;而彭忠富在美食与写作方面皆很擅长。他对川西平原的饮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并制作了自己的食谱,有“绵竹米粉”、“军屯锅盔”、“罗江豆鸡”、“什邡板鸭”等,受美食爱好者追捧的,就有近三十种之多。全书从饮食的角度叙说着对亲情的眷恋、旅途的记录、童年的记忆、文献的考证、吃客的品味、食物的制作和蜀文化的解读等。

  该书共包含76篇文章,篇篇文笔隽永,感情真挚,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在《麻辣烫》一文里,作者对这道美食及其饮食文化的描写就相当精彩:“行走在巴蜀大地,不论是灯红酒绿的通都大邑,还是荒僻幽远的边鄙小镇,都可以见到麻辣烫的影踪。红漆的矮方桌、木制的小凳子和热气腾腾的一锅红汤,以及那一大把一大把的竹签,就是麻辣烫的特色……”这不多的文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品尝麻辣烫的场面及这道美食与火锅的联系。

  接下来,介绍了麻辣烫的来历:“麻辣烫自身无可不烫,无味不有,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气候阴湿多雾的川渝地区,长年劳作的船工和纤夫,垒成灶台,支起瓦罐,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花椒、辣椒等调料,涮烫食之。既可果腹,又可驱寒、祛湿。后来这种煮食涮烫食品的习俗得以沿袭,就发展成了今天我们在大街小巷经常看到的麻辣烫了。”后面还介绍了作者亲历的麻辣烫背后的故事,读来颇觉真切。

  彭忠富是一位行者,一路与美食、美景和笔相伴。他努力发掘蕴含在美食上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典故,给读者呈现出传统乡村的世俗生活。在阅读散文时,仿佛进入到一个幽远的“世外桃源”之中,能渐渐忘却生活中的喧嚣和疲惫,得到心灵的宁静与慰藉。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广州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