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7日电(记者李亚红、陈尚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方面的突出成就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人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中医药上。人们为屠呦呦获奖而振奋,更期待中医药能重振雄风。
中医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医药尚未进入我国的久远年代,中医药就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唐代《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诊治经验之大成,李时珍《本草纲目》对药物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星光熠熠的中医药学名家,至今仍被世人传颂。“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的医德要求,始终成为中国医生的行为准则。
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医药在我国广大基层的覆盖面面临不断缩小、服务能力萎缩的局面,让有识之士深感忧虑。一些老中医几十年的医学积累面临无人传承的尴尬,社会上有关中医药科学性的议论声不时响起。然而正如屠呦呦所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作为蕴藏着深厚积淀的宝贵财富,中医药完全可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振雄风,大放异彩。
实现中医药复兴,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当务之急,是结合制定“十三五”规划,树立中医药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确立中医药在人民健康保障体系中“病前主导、病中协同、病后核心”的战略定位。
明确战略地位后,还要切实落实“中西医并重”方针。要根据中西医各自不同的规律、特点和优势,实行分业管理,加快中医药立法进程,健全中医药法治体系,推动中医药持久健康发展,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新的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