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付勤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加入微信朋友圈“晒步数”的行列。
9月29日是“世界步行日”,世卫组织认定,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与刚刚过去的“无车日”一样,“步行日”的设立,也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绿色出行方式的呼吁和倡导。不过,正如“无车日”在大城市依然是“堵车日”一样,这项迈开双腿就能完成的运动,也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即便是在朋友圈中日行万步的“神行太保”们,很多也只是在为走而走,并未把步行真正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和出行方式。
为鼓励人们更多地选择低能耗、低污染的出行方式,减少对汽车的依赖而设立的节日,只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倡导,一种美好的愿望。真正的改变,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脚踏实地、一点一滴来实现。
在现代城市,每个公共项目实施前的交通评估都应更为严格,更为周全,避免流于形式。在从前的一些道路规划中,行人这一重要的交通参与者经常被忽略,只考虑道路畅通,却没有充分考虑行人或非机动车的方便和安全,不仅挤占了越来越多可供步行的空间,也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呼吁大家不开车,必须要有更通畅、更舒适的公共交通方式来弥补;呼吁大家走起来,也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时间,乃至更适宜步行的空气指数,才能让步行者不至于寸步难行、不至于沦为“人肉吸尘器”。如果做不到这些,有关绿色出行的倡导就会成为空洞的口号和尴尬的“秀”,“无车日”所遭遇的窘迫和冷遇,“步行日”同样逃不过。
好在,持之以恒的呼吁之下,类似的城市设计缺陷已经开始引起各方重视。构建慢行系统,让人们能走得更远、走得更方便、走得心情更舒畅,成为众多城市未来的规划目标。2015年是武汉市的“绿道年”,该市计划在已建成的绿道基础上,让行走的步伐可以继续延伸200多公里,连通所有主要城区。每位市民走出家门后,5-10分钟可达社区绿道,15-20分钟可达城市绿道,30-45分钟可达郊野绿道……城市绿道兼具生态保护、健康运动、低碳交通、文化生活等多种功能,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在行走中拥抱自然的便利,也为城市生活不断注入新的绿色动力。
解决绿色出行之难,不仅在于道路资源的规划与分配,也在于这一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与成为习惯。让人们愿意慢慢行走其间的城市,才是真正宜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