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讯(记者张硕)当代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步伐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然而在这个舞台上,国际与本土并存,创意与争议同行。近日,“为城市而设计”国际建筑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幕之际举行,论坛邀请了国内外著名建筑师围绕城市的可持续、气候与地域、文化基因等议题展开讨论。
齐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齐欣,在解读城市设计发展时,提及了“城市形态”一词,“我们的城市形态恰恰处在一种很尴尬的状态中,房子有高有低,有新有旧,有方有圆,有高质量有低质量。我们所看到城市形态,是一种没有形态的形态。”在齐欣看来,解决的方法就是寻找那些有可能性的街区,用设计将其激活,变成有吸引力的街区,“这是建筑师的职责所在。”
维思平建筑设计主设计师吴钢则提及了人们对于“市中心”的认识误区。“我们去很多欧美城市,都会发现所谓的市中心和周边区域没有很大区别,由此可见,市中心并不是老城,也不是CBD。然而,很多亚洲城市都拥有低密度的、无法扩张的‘市中心’。”吴钢认为,城市应该以人为中心发展,以步行尺度、按照1公里×1公里为标准单元发展,香港就是最成功的案例。“当城市达到一定的密度之后,就必须进行立体式的发展,并且对城市建筑进行混合功能的设计。”
与会的外国专家也在讨论中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克里斯蒂安·科雷兹提议“中国的城市建设不能忽略公共空间的发展”,“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是核心问题,我认为改善公共空间比解决交通、污染等问题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