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地方融资平台要堵疏得当
今年三季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规模重新放大。以平台发行的城投债为例。其发行量在今年一、二季度还处在同比负增长约40%的低位。但这一增速进入三季度后就一路走高至正增长区间。与此同时,融资平台从银行获取贷款也变得更容易。看起来,平台面临的融资约束已经明显放松。
短期来看,近期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是平台融资回暖的重要原因。今年二季度,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的单季GDP增速已经滑落到6%以下,创20多年来新低。考虑到6、7月股市震荡之后金融行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应当会明显走弱,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很大,实现全年增长目标的难度不小。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适当放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约束,以利基建投资增长加速。
而从长期来看,此番融资平台放松也并不完全是权宜之计。它还反映出了各界对融资平台更为理性客观的看法,以及“堵疏结合”的新政策导向。
很明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不少让人诟病的地方。全国数千家融资平台分布在不同的政府层级和不同地区,组织运营方式也不尽相同。融资时出现不透明、不规范的现象在所难免。各级融资平台对资金的饥渴也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快速膨胀。更为关键的是,融资平台由于有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撑腰,因而扭曲了金融市场,挤出了民营经济。正因为看到了这些弊端,所以我国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对平台进行严厉清理。
但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种模式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不容抹杀。平台所支撑的基建投资长期有提升我国增长潜力之效,短期则有拉动总需求之功,是我国稳增长的重要引擎。而在我国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的财政格局下,平台也能扩张地方政府的政策回旋余地,有利于发挥各级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以外,平台还是盘活政府存量资产的主要工具。通过平台,地方政府可以将其持有的大量低流动性资产转换为金融资产,从而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由于融资平台是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兼有的复合体,所以对其只能也堵也疏。所谓堵,自然是清理平台那些不规范、对金融市场有负面干扰的融资方式。而所谓疏,既包含加大中央财政支出力度来替换平台融资,也包括给平台合理融资需求留出空间。
去年国务院43号文虽然也提出了“疏堵结合”的基本原则,但那里的“疏”主要还是体现在将平台融资责任转移到财政,而并没有给平台留下合理生存空间。其结果是,尽管今年财政已经批出累计3.2万亿的发债额度来做地方债置换,基建投资仍然因为融资收紧而增长乏力,连带经济增长明显减速。
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放松融资平台的约束,以发挥其盘活存量资产、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功能。但这并非重走老路,而是以规范合理的方式取代之前相对混乱的融资格局。特别是过去那种政府信用和项目信用相互纠缠、边界不清的现象需要得到清理。在需要政府补贴的地方,用明补取代暗补。这样才能厘清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权责,消除道德风险与金融扭曲。只有这样进一步疏通平台融资,方能给基建投资提供稳定资金来源,推动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反过来,如果只是一味追堵融资平台,只能导致政府在经济增长的起伏中来回摇摆,既不能真正堵住平台融资的口子,还给稳增长平添障碍。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