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9月29日电(记者潘晔)政府放权从来不是个轻松的过程,特别是放权之后,怎么管理?如何服务?9月以来,记者在江苏省采访,说起简政放权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不少官员引用了在管理领域的热词:互联网思维。
放:政府不再做“运动员”了
“以前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现在政府不能做‘运动员’了。要做好‘裁判员’‘服务员’,就要有‘用户’思维,学会找准位置,在市场和社会需要的时候,往前一步;不被需要的时候,退后一步。”一名受访官员表示。
“过去一个企业要面对多个甚至重复的监管部门。”江苏省工商局个企处处长高翔说,2014年底开始,江苏所有的县市区一级组建市场监管局,实现工商、质检、食药监“三合一”,逐步集中为一个执法队伍,形成“一个部门管市场”的格局,实现了安全监管在街道和乡镇全覆盖。
有数据显示,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江苏不断加快注册登记便利化步伐,全省市场主体注册时间从改革前的19天下降到改革后的14天。今年1-8月份,江苏省新登记公司制企业3.16万户,注册资本1.23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42%和44.35%。包括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内的众多制度创新,成为企业快速设立、成长的保障。
“各级国税部门的服务正在做深度转型。”江苏国税局纳服处处长屈刚说,过去我们是“被动影响应纳税人需求”,现在是运用大数据,主动分析纳税人需求,“急纳税人所急、想纳税人所想”。用户体验至上、以需求为导向,从多方面创新“税务+互联网”的N种出路,建设功能强大的电子税务局,在便利纳税人的同时,也实现税收管理由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型。
管:立足信用 制度创新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互联网时代的强烈需求。随着市场主体“宽进严管”改革的不断深入,江苏省各部门有意识地运用信用数据来进行管理,初步构建起监督抽查制度、分类分级监管制度和黑名单制度等监管新模式。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采取不同监管方式。对守信企业(信用等级为AA、A、B类企业)试点全程无纸化通关,而信用等级为C、D类的企业则加强纸质报验资料的审核。该局通关业务处处长陈忘名说,全程无纸化是运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纸质媒介流转传递的做法。目前,江苏全省AA类企业27家、A类企业4100家、B类企业1.9万家,平均每批次货物可节省4至5小时作业处理时间,节约相关费用50至100元。
江苏省国税局则与江苏银行联合建立小微企业税银服务平台,将企业纳税信用与金融服务相结合,推行“无担保纯信用”信贷产品(税E融)。屈刚说,江苏的税银互动在全国不是做的最早的,但却是通过构建“互联网+税务+金融”模式,第一个实现线上税银互动服务的省份。平台自今年5月份运行以来,已为3800户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发放了21亿元“纯信用”贷款,其中95%以上是在线上完成的。
“在‘放’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管’,是简政放权改革的重要课题。”高翔说,传统的监管方式,往往通过人工为主的巡查完成,面对越来越多的产品和商家,江苏在全国工商系统率先采取了针对性更强、更高效的随机抽查监管新模式。同时,对失信违法市场主体实行范围更广的“黑名单”制度管理。
服:善用互联网 覆盖至“草根”
在线申报投资项目,各审批部门系统数据互通共享,审批流程实时追踪……借“互联网+”东风优化政务服务,全面落实简政放权,成为优化政务服务的重要推手。在江苏,受访官员普遍认为,互联网带来的挑战,要用互联网技术来应对。政府要用互联网时代的服务精神去挖掘社会需求,也要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手段去治理国家。
“所谓‘互联网+’,是借助互联网这一渠道和工具,运用互联网思维,改善和提升主业的服务质量,其本质就是便捷和普惠。”熟悉互联网“脾性”的江苏银行董事长夏平说,通过互联网渠道支撑,我们可以做更微、更小、更下层的“草根”创业客户,并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税E融”产品,就是直面政府、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成本居高不下的小微信贷的难点和痛点。
强化服务,让“高高在上”的政务服务“接地气”,对“草根”全覆盖是简政放权的延伸。记者了解到,商事制度改革以后,江苏全省新登记企业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江苏省工商局局长王元慧说,去年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不降反增,就在于商事制度改革催生市场投资和“草根”创业的活力。
此外,江苏检验检疫部门及时送技术上门,提供获取信息的便利通道,优化通关环境,扶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小微企业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