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农村信息化打通“最后一公里”
农民日报讯(记者邓俐)秋分时节,距离著名的地标农产品“中国药柚”——梁平柚成熟上市还有两个多月,但重庆市梁平县10多个村里50万株装有射频电子芯片的柚树上的“全程可追溯”柚子,大多有了买主。该县天龙八部公司目前收到的网上柚子订单已突破2000万元。
梁平县农委负责人在9月23-24日召开的全市农业信息工作暨培训会议上介绍,2014年研发运用的“1000万公斤梁平柚智慧流通系统”,带动1100农户实现户均增收8776元、人均增收2925元。“农业信息化正打通惠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重庆市农委副主任吴纯称,目前已在3942个村建起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明年将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
“在国家实施‘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为了让信息化融入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我们近年来着力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体系。”吴纯介绍,依托农业部“金农”工程、“三电合一”、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等项目建设,全市38个涉农区县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有30个设置了专门的信息工作机构,692个乡镇设立了信息服务站,市、县、乡专职、兼职信息工作人员已近2200人。
与此同时,为了让信息化与田间院坝的农民“零距离”,该市积极推进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的建设。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已达394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5.3%,这些站点的兼职、专职信息员共计4500余人。
据了解,农业信息服务点进村,深刻改变着农民原有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在荣昌区通安村“在村头”电商平台上,100多户农户会员发布土鸡、土蜂蜜、有机蔬菜等30多种农产品信息,4个月销售额超过10万元。58岁的村民李传莉指着自己身上的连衣裙告诉记者,这是通过卖土货的钱在网上买的。通安村“在村头”乡村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探索形成“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村”便民服务新模式。
龙滩村是梁平县的产柚大村,有梁平柚核心基地3000多亩。眼下,村民喻地平正忙着与许银花商量网店“装修”的事,为下个月在网上售卖梁平柚做准备。喻地平告诉记者,去年,村里通过网络销售出去的梁平柚已有100多吨、90多万元,相当于每公斤均价9元,较传统模式要高30%左右。而村委会办公室自从有了农业信息服务点后,除农资外,村民们通过村委会网上代购服务,已购买了400多件产品,包括衣服鞋帽、儿童玩具等,初步估计已为村民节省支出10%以上。
武陵山区的“重庆农村电商第一县”秀山县,通过整合城乡资源,形成“180多家农村电商企业+遍布行政村的农村网点+10亿销售额”的农村电商网络,网点覆盖全县267个行政村。
除了网络,该市还为不会使用网络的农民提供多种实惠的信息化服务,提供政策、技术、市场信息等。12316农业服务热线自开通以来,现已累计接听30万余次,为农民增收节支3000余万元;建立“农企宝”“特产宝”平台,20多个省市的3000多个产品销售总额已达1.5亿元;通过手机微信平台,专家通过手机视频、照片等方式,为农民提供作物、畜禽的远程诊断……
吴纯表示,明年,该市将实现行政村农业信息服务点全覆盖。下一步还将以信息“进村入户”为目标,开发镇村管理系统,开展综合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农业技术培训,为广大农民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和新的农业技术体验服务。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