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发现明代炼锌遗址20余处,双联排冶炼炉、坩埚挡土墙为国内首次发现
湖南日报9月23日讯(记者 李秉钧 通讯员李琳)9月21至23日,国内知名矿冶考古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建立带领的团队,经连续考察、论证,在桂阳县正和镇、浩塘镇等地发现明代炼锌遗址20余处。这些遗址距今有500多年,里面有大量不同型制的坩埚、炉渣等物,其中双联排冶炼炉遗址、坩埚挡土墙遗址为国内首次发现,对研究古代炼锌厂设置、炼锌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
明代炼锌遗址分布在桂阳宝山矿区周边,其中近10处位于城郊附近,靠近耒水最大的支流桂阳西水河。遗址多建在煤层上面及附近。省文化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莫林恒介绍,炼锌厂选在煤矿附近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因为炼锌用煤量大,靠近煤矿建厂可方便取煤。
在正和镇发现的双联排冶炼炉遗址,24个冶炼炉基相向排列,每排12个。“冶炼炉数量如此之多,可见当时桂阳正和镇的冶炼厂规模很大,冶炼还分成了初加工和精细加工,说明冶炼达到了较高水平。”陈建立说。
坩埚挡土墙遗址位于双联排冶炼炉遗址附近,由于年代久远,只保留了一段。初步统计,有2000个左右坩埚。坩埚作为明代炼锌重要工具,在一个遗址中发现如此之多,极为罕见。据悉,桂阳县相关部门正着手向上级文物部门提出保护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