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随县香菇产业转型之魅
2015-09-22 15:35:28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孙国平 张真真 通讯员 鲍亚忠 江开军

  随县香菇,闻名遐迩,多年来出口一直稳居国内首位,产量和品质不断攀升。其奥秘何在?

  连日来,记者深入当地香菇企业和菇农家后发现,推动香菇产业持续发展的,是生产方式的革新和经销方式的创新等。

  工厂种菇开全国先河

  11日,记者在随县香菇的发源地——三里岗镇吉祥寺村看到,菇农们正在家里忙着制菌棒、接菌种。拥有菌棒几千上万支的比比皆是。

  同一天,在湖北炎帝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菇棚里,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朵朵香菇长势喜人。“除采摘仍靠人工外,从木屑配料,到制成砖块大小的菌包,再到灭菌、接种、养菌、出菇,全程标准化、自动化。”该公司总裁谭照生介绍说,从2013年起,他们在国内率先实现工厂化种香菇。与传统的只能冬、春两季种植相比,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种。“传统种植需大量砍树,我们制作菌包加入秸秆等材料,木屑用量减少40%,保护了环境。”谭照生说。

  菌包需高温灭杂菌。传统灭菌需大蒸锅消毒3天3夜,工厂化锅炉灭菌仅5小时。接菌种,工厂化效率是传统人工“点菌”200倍以上。

  “最核心的技术是菌种。”谭照生说,传统种植是放在室外凉棚内让菌包自然生长,受气候影响大,“公司投入1800多万元,与上海农科院合作,研发出适应工厂环境的十余个新品种。”

  传统种植同一时间段收菇,量大无法存放,只能制成干菇,平均60元/公斤;工厂化种植随产随销,直接卖鲜菇,价格在12-14元/公斤,“十公斤鲜菇才能制成1公斤干菇,鲜菇价格相当于翻一倍。”

  去年,该公司香菇销售达12亿元,同比增长50%,利润比传统种植高出4倍以上。

  出完菇后的菌渣,以往大多被废弃,污染环境。该公司“吃干榨尽”,将菌渣生产有机肥,“年产肥料4万吨,创利5000多万元,这钱可以说是捡来的。”谭照生笑着说。

  该公司正在推广“企育农管”模式——在工厂制成菌包、接种后,将菌包送到成千上万菇农家中的恒温恒湿大棚里出菇,公司以每公斤4元至6元的价格回收鲜菇。

  “互联网+”卖出淘宝冠军

  在淘宝网,排在食用菌销售榜首的,是来自随县的湖北品源食品有限公司。

  4年前,品源与随县大多数香菇企业一样,主要做出口,竞争激烈。

  公司董事长、1988年出生的罗圆考察市场后发现,全国香菇日均需求量7000吨左右,仅武汉市一天大约消费300吨,“大家集中做出口,不重视国内销售,通过互联网零售的更少。”他嗅到了商机,迅速组建网络销售团队。

  2012年底,品源入驻天猫,主要网销香菇。“2013年网上销售50万元,2014年猛增至1000万元。”品源副总经理张涛介绍说,“眼下虽是香菇传统销售淡季,但网络销售非常忙碌,从中秋节一直持续到春节,‘双十一’、‘双十二’,今年目标是2000万元。”

  “网上卖香菇的最大优势是资金投入少、周转快。”罗圆说,出口贸易按订单批量交易,需大量资金备货,资金回笼一般需半年时间,不少企业都被资金“压死”;网上零售只需少量周转资金,不到一个月就能回款。

  吉祥寺村支书张国勇说,该村已与电商平台合作,设立电子交易服务中心,菇农都可在这个平台上卖香菇,村里正计划建设一大型物流配送基地,为快速发展网络销售铺路。

  调查显示,全县有近200家菇企在网上卖香菇。互联网+的魔力,正在随县香菇销售中显现。据统计,经济下行压力下,该县今年前8个月香菇销售增幅近20%。

  互助贷贷出新天地

  17日,吉祥寺村的罗学先组织本村6户村民相互担保,向村互助担保贷款合作社申请贷款400万元。

  张国勇说,过去菇农一家一户向银行贷款,很难贷到。2009年,村里成立互助担保贷款合作社,菇农入社后,以3户、6户或者9户的名义,每户向合作社缴纳5000元风险保证金,待银行审批后,就能贷到款。

  到了还款期限,如果一户还不上钱,其他互助贷款的菇农就要帮他先还上,这样落实到每户的还款额不会太多,风险大大降低,银行也乐意放贷。“今年,每户互助贷的上限额度已从最初的5万元,上升到100万元了。”审核资料的村会计谭文昌说,合作社成立6年来,社员从66人增加到350人,贷款总额2亿多元。

  村民张守财1983年开始种香菇,苦于资金紧缺,一直做不大。“互助贷”后,他与另8户村民,这两年共贷款100万元。“不仅扩大了种植规模,还能抽出资金做香菇买卖。”

  在吉祥寺村,95%的农户从事香菇产业,这里有华中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从全国各地买回、再卖向全球,日均交易5万公斤,年交易额15亿元以上。

  如今,“互助贷”已在全县菇农中推广。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湖北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