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互联网+”催生中国慈善公益新活力
2015-09-19 15:23:52
 

  新华网深圳9月19日电(记者孙飞)从改善中国贫困地区学校的照明环境,到众筹善款帮助孤独无依的老人,再到为大洋彼岸坦桑尼亚烧伤的4岁男孩筹措手术费……如今,伴随着中国“互联网+公益”的迅速发展,中国慈善公益事业正日渐展现蓬勃活力。

  “‘互联网+公益’见证了公益突破地域和国籍的限制,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均可通过互联网提供或获得帮助。”18日,腾讯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深圳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以下简称“慈展会”)上说。

  在中国正在迸发的“互联网+公益”热潮中,众多市场主体受到新技术手段的激励,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慈善事业的重要主体。”中国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说。

  以腾讯为例,据腾讯公司介绍,在日前其发起的“99公益日”活动中,爱心网友在三天时间里通过腾讯公益平台共捐款1.279亿元,共有205万人次参与捐款,捐赠金额、参与人数均创下国内互联网的募捐记录。

  “传统公益的方式受限于地域与个人,有公益责任心的企业找不到好的项目,普罗大众有些人拿着钱不知道给谁。”腾讯联合创始人陈一丹表示,“互联网+公益”可以打破传统公益模式中存在的信任“黑盒子”。

  从实体的慈展会,到“永不落幕的网上慈展会”,“互联网+公益”在慈展会的发展历程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中国慈展会也正在以创建公益慈善资源全要素撮合对接平台为重点,进一步创新展会模式。”中国慈善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慈展会通过编制政府购买服务、企业社会责任、基金会资助和社会组织项目等公益慈善资源对接目录,并在网上挂牌,建立“网上慈展会”,搭建慈善资源对接三级系统。

  “互联网+公益”的不断发展,也同时不断促进慈善公益事业的国际化进程。“本次慈展会首次设立国际公益展区,共吸引来自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14个国家的近200个公益机构和人士参展参会。”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长侯伊莎说。

  在大洋彼岸的非洲东部,坦桑尼亚的4岁男孩伊利巴拉卡被烧伤,原本喜欢跟随广播里的音乐起舞的他,需要善款来帮助他进行植皮手术;11岁的小女孩伊莫达拉长大后希望成为一名老师,但患有双侧膝外翻、双腿无法伸直的她,需要善款帮助进行矫正手术,并进行康复训练……如今,这些异国他乡需要帮助的人,都得到了中国爱心网友的捐款。

  “在很多的方面,中国在慈善事业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副主任何佩德说,但同时我们还面临很多挑战,如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私人基金会的创新能力、慈善款项的透明度需要不断加强等。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