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9月19日电(记者孙亮全、晏国政)初秋的雁北地区,山西省杨树局金沙滩林场仍然是一片生机勃勃,乔灌结合、针阔混交的“林海”郁郁葱葱。早不复古诗中“狂风遍地起黄沙”的“雁门关外野人家”荒凉景象。
作为三北防护林重要组成部分的晋北地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最早开展大规模群众性植树造林的地区之一。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防护林陆续进入成过熟阶段,到了生命末期,这片“林海”经历了一次死亡、退化。
刚刚在山西大同结束的“三北工程退化林分改造现场会”上,国家林业局在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总体规划过半之时,提出将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退化林分修复改造。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退化林分改造是三北五期工程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后,三北工程建设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工程区林分退化修复的政策、措施和办法,有计划地推进林分退化修复工作。”
1978年,中国站在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重大决策。37年来,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647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实现了“两个翻番”。
据中国气象局最新观测结果,三北地区生态恶化已得到初步遏制,重点治理区域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工林和三北工程初期营造的防护林陆续进入成过熟阶段。“这些树木树龄都已超过了30年,到了生命末期,出现了老化退化。”张永利说。
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三北地区有老化林分300多万公顷,占工程区森林资源面积的5.9%,并呈现点多、面广、量大等特点,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山西省林业厅总规划师张云龙表示,必须加强抚育更新、改造退化林分。
根据安排,三北工程退化林分改造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越改越多、越改越好,先重后轻、先急后缓,林地不流失、不变更的原则。通过科学编制实施方案、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创新完善政策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五个环节做好三北工程退化林分改造。
上世纪80年代末,山西省杨树局就在雁北地区开始了改造退化小叶杨的探索性实践,90年代中期,针对西北地区杨树天牛危害造成的林分退化,林业部门还开展了以伐根嫁接为主的更新改造技术的推广应用。
2015年,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在三北工程区的9个省区选择了50个县开展退化林分改造试点工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关于做好退化防护林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
这些措施产生的可见成效已经开始造福当地。通过近30年努力,大同市和杨树局在雁北地区修复退化林分上百万亩,将昔日的“枯树朽木”再度变为“茂密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