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曾经的“荒山坡”今天的“生态园”
2015-09-17 04:33:54
 

  “这哪里是警营啊,这完全就是一个旅游景点。”近日,记者走进珲春边防检查站,站在铁路哨位前眺望:三层现代化别墅式营房的周边绿意焕然,瓜果李桃满站飘香,一群小羊在不远处的林地里悠闲地觅食,一幅田园美景在国门前铺展开来。

  近年来,珲春边检站始终坚持生产为工作、生活服务的宗旨,抓好后勤农副业生产建设工作,逐步探索出了“自主生产、雇工生产、合作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使边检站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最早的珲春边检站只有三间平房,周边全部为荒山,可耕种土地面积少,还滋生了很多害虫和蛇类。

  面对难题,站党委决定启动“垦荒行动”,提高营区土地使用效率,加大科技投入建设现代化农副业生产生态园。为此,边检站走访驻地群众,了解当地气候、地理条件和适合种植的农产品等信息,并邀请驻地农业专家为“荒地”量身定制种植计划。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企业雇佣、边检站使用的方式,雇佣附近村队的菜农、果农手把手传授技艺,现场指导官兵开展农副业生产。同时,利用网络与板报等多种平台,组织官兵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知识,形成了个个会种植、人人比产量的良好氛围。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森林猪的病虫害与预防。”这是珲春边检站第13期“种养殖小讲堂”上,“药匣子”陈志讲课时的内容。陈志是该站的一名中士,因为有丰富的种植养殖经验,是站里的“兽医”兼种植养殖员,官兵们戏称他为“药匣子”。

  “种植养殖小讲堂”是该站欲把自身打造成农副业生产基地的一个新举措,官兵们把学习来的农业技术知识成果通过小课堂展示出来,主讲人在讲完课后都要亲自带领战友到现场将课堂上讲的技术实践一番。“通过小讲堂,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农副业生产专家型能手,为后勤建设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边检站站长朱超峰说。

  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珲春边检站坚持“因地制宜、实地取材、管理科学”的农副业生产发展思路,防止生产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为改善种植条件,将现有土地最大化利用,边检站先后从辖区村队拉来优质土壤对菜园土壤进行改良。还在菜园内打了一口深井,在菜园两侧建了多条排水沟,保证了菜园日常灌溉和汛期排水的需要。将种养殖划分为室内、室外、林地三大区域,科学管理。该站还与共建单位设置“警民共建林”,种植了特色富硒苹果等果树,林地周边醒目的宣传标语和生动的卡通形象,与农副业生产融为一体,为基地增色。

  截至目前,边检站先后完成了1000余平方米林地家禽养殖场、600余平方米现代化阳光大棚、300余平方米养猪场、200余平方米木制长廊和32平方米菜窖等建设工程。每年所得收获不仅满足了官兵日常食用之需,而且还供应了机关和驻地干部的用菜需求,为建设节约型警营、和谐警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吉林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