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大学生村干部要“下得去”
2015-09-17 01:53:58
 

  对坚持在农村工作、表现出色的大学生村干部,应在评优评先、干部提拔任用上优先推荐、重点考虑

  笔者近日听家乡的村干部反映,上级给村里派遣了几个大学生,却很少见他们下到村里工作,原因是被乡里留在机关做事。

  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有些村干部觉得村里的吃住条件不好,单独给大学生村干部“起火开灶”,经济上不划算,不愿意让他们来;有的乡镇干部认为,村民们平常都是“关门闭户”过自己的日子,大学生村干部在村里能做的事情不多,还不如留在乡镇机关锻炼,也可以缓解一些乡镇人手紧缺的问题;有的大学生村干部认为乡镇机关的工作条件相对较好,而且离领导比较近,更有利于自己的职务升迁,把“留乡镇”当作一种待遇,根本不想下到村里去。

  村里到底需不需要大学生村干部呢?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来看,其实是很需要的。比如,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尽快让农村实现信息化,对农村各类信息的归纳总结需要懂电脑的人才,而大学生村干部一般都能胜任这项工作;利用在高校学到的知识,大学生村干部还可以向农民宣讲政策、传授技术,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大学生村干部思想活跃,可以组织引导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等。而从大学生村干部的角度来看,他们大多也想到农村基层一线去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下不去”的现状,让一些大学生村干部感到困惑。

  笔者以为,要让大学生村干部“下得去”,首先应在选拔方面下功夫。比如,相关部门应采取“驻村见习”等方式,让基层干部群众与大学生村干部进行双向选择,从而挑选出适合基层一线工作实际的人才。其次,要在生活上安顿好大学生村干部。根据实际情况,上级部门应尽量安排他们与当地村干部或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他们尽快熟悉农村基层的情况,进而提升服务“三农”的本领。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建章立制,对大学生村干部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要严禁乡镇或其他部门单位随意借调大学生村干部;对确有需要进行多岗位锻炼的,应按既定程序报批,并限制借调期限。要把大学生村干部在村工作情况纳入乡、村二级工作考核内容;对坚持在农村工作、表现出色的大学生村干部,应在评优评先、干部提拔任用上优先推荐、重点考虑,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村干部“下得去”、干得好,使之真正成为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江西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