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晨谭
名嘴开口,让人敬佩是总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在日前由窦文涛现身的一场地产发布会上,他直言现在“卖房人都不像是卖房子的,转行都变成了文化从业者。”他说这话意有所指,典型的一例是远洋地产开发事业一部营销总监牛牧远,这位被称为地产圈里最懂娱乐的80后文艺操盘手,采用让大家到售楼处观看话剧和电影的方式,一年卖掉了80个亿的营业额,续写业界神话。同样,运用电影营销的还有今典集团的董事长张宝全,同样是把自己拍电影的爱好与红树林营销相结合,收效颇佳。
事实上,地产圈很多人甚少讨论宏观经济、楼市走势,但通过自身的沉淀也都重新找到自己在地产圈的站位。在回应SOHO中国半年净利下滑近1倍的质疑时,潘石屹笑着对朋友说其实自己并不担心,因为从卖房子的指标变为租赁收益,营业额变化不足为奇;反而从现金流和管理能力看来,自己觉得转型成功了。潘石屹提到自持的上海写字楼,正是因为一个背包人的进驻能带来一批人的进驻而租满的,“不能小看干互联网的人,有时分不清是前台还是老板,但确实一个不起眼的团队就能有1个亿的营业额,扩展速度也惊人。”
比潘石屹转型更为彻底或称得上有勇气的,还数毛大庆。就在昨天,他的优客工场正式在阳光100开门迎客了:在与WOWORK比肩的创业办公地,竟然发现佟大为、程琳等名人把工作室搬了进去。毛大庆手里本身没有房子,却因为提出一起创业,在帮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同时,也帮着一些办公场所解决了空置率的问题。
仔细回想上面各种看似没有关联性的营销案例,实则异曲同工地解决了房子与人的关系。其实算不上是上述这些人善于炒作,谁也不会因为看一场话剧就买一套房;听着谁赚钱就冲动去创业……而是真真切切有实际需求,只是过去一段时间的唱衰楼市,淹没了市场中的刚需。正如北京天恒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地产事业部总经理周兴不止一次地强调,刚需不仅仅单指首次置业只能拿出50万以内的买房人;海外归来、月入2万愿意花千万买别墅的人,也算刚需。今天看来,楼市的刚需依然从住宅延伸到写字楼,甚至是度假地产。
只是面对琳琅满目的大数据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地产人或许不仅仅要学会文艺营销,或许还有必要梳理新生刚需。 王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