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9月14日电(记者李平)9月的清晨,贵州六盘水玉舍林场万木葱茏,空气清新。17年前,这个一度濒临倒闭的国有林场,经干部职工苦干实干与锐意改革发展,已成为贵州省最好的国有林场之一。
谈起玉舍林场这些年的变化,当了17年场长的杨昌华打开了话匣子。“1998年11月份,我到林场时,就是个丐帮帮主。林场账面上只有216元,职工7个月没有发工资,穷得时常要到山下的乡场赊米赊油吃。”
而从1999年开始,政府每年向林场拨付的10.33万元造林经费也没了下文,拥有80多名职工的林场,每年只能依靠砍伐2000立方米的木材维持基本运转。“与此同时,林场周边村民竞相盗伐树木,林场有林面积一度缩减至1.9万亩。”杨昌华说。
面对内忧外困的局面,刚刚上任的杨昌华不抱怨,与职工一起找出路、谋发展。“转机出现在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我们把砍树变成栽树。用两年多时间,一人一把锄头绿化了林场3万多亩荒山荒坡,并与周边村民联营造林3万多亩。植树造林使林场积累了200多万元的发展资金,解决了林场‘无米下锅’的困境。”杨昌华说。
树有种完的一天,但日子还要一天天地过。从2002年开始,玉舍林场依托森林资源搞起了森林旅游,把“种树经济”转变为“看树经济”。
杨昌华回忆道:“当时,我们一方面积极通过省市县帮扶资金发展林场,另一方面,为节省建设成本,职工自学刷漆、砌墙等技艺,先后修通30多公里的景区道路、把原来的砖厂建成了夜郎王宫影城、栽种13万多棵樱花树等观赏树种、摸索建成全国纬度最低的人工滑雪场……”
经过10来年的不懈努力,景色优美、配套完善的玉舍林场(玉舍森林公园)201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随着六盘水市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2010年,玉舍林场等4个国有林场先后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陆续转变为财政全额或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国有林场也步入了发展的新时期。
“职工工资县级财政全额兜底、林场经营性收入全额返还的政策,大大促进了林场发展和提高了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杨昌华说,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也使林场成为人才招聘的“香馍馍”。2015年,林场招聘两个旅游管理本科人才,有160多人报名考试。
林场旅游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和减少了森林盗伐之事。“现在有300多名村民在林场从事森林防火、环卫保洁、马队服务等工作,他们人均月收入2000元至4000元不等,林场成为‘衣食父母’之后,村民爱林护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增。”杨昌华说。
如今,森林覆盖率从1998年的50%提高到现在的90.5%,森林蓄积量从1998年6.8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28万立方米的玉舍林场,依靠海拔2500米的避暑气候和冬季高山滑雪场等资源,已成为贵州省发展森林旅游的标杆。今年林场旅游人数有望突破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达到2000多万元。
“17年来玉舍林场从贵州最差的林场发展到贵州最好的林场之一,闯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林场发展双赢的路子。林场职工艰苦创业、苦干实干精神和守住生态环境下的多业态发展之路,值得其他林场借鉴。”贵州省林业厅副厅长向守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