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观察记者 杨凌 冯刘克 本报通讯员 韩心泽
8月底,由国际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河南省中视新科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5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已在登封落下帷幕。在这次论坛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0多名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数字天中”项目的启动,跨越千年时空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年后,迈入数字化时代。
已举办4届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以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展示、传播为主题,是以清华大学严谨的学术研究作风为基石,联合国内外多个文化遗产领域打造的国际化合作平台。今年正值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30周年,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郭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行委员陆琼等古遗址、古建筑研究大家齐聚本届论坛,围绕“Re-discover重新发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纪念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周年”的主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沟通和对话。
作为“天地之中”历史文化建筑群成功申遗的功勋人物,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郭旃发表“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和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的倡议,“数字天中”项目就是对这一倡议的积极践行。在全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数字天中”项目正式启动,这一项目依托登封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清华大学的综合学科实力以及河南省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和传播领域的新锐力量,立足于“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保护与数字化展示,探索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新模式,将把“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保护和展示打造成为在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有示范意义的项目。郭旃透露,数字化技术将全面应用于登封文物资源的测量测绘、监测、保护等诸多领域。
中岳汉三阙、嵩岳寺塔、观星台等8处11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在自汉至清将近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呈现出罕见而完整的历史延续性,是包含无数古代文化密码的建筑宝库。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说,通过数字化把登封的8处11项世界遗产搬到国外,搬到更多公众面前,也是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当年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初衷。登封市市长乔耸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介绍,“数字天中”建立后,数字化技术将让固态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大众可通过动漫等形式了解“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前世今生和今后的发展方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认为,数字化手段还能帮助人们进一步发现这些古建筑的价值,比如探索嵩岳寺塔这样施工难度极高的古建筑背后隐藏的秘密,大数据提供了超越以往的可能性,可能给现代建筑带来极为有趣的想象力。
据了解,5年来,登封8处11项历史建筑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国家文物局支持登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近亿元,当地党委、政府投入遗产保护资金也达2亿多元,实施了一大批遗产本体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项目,全市接待游客人数从2010年的730万人次,提高至2014年的1017.1万人次,增长39.3%,去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2亿元。登封市文物局局长吕伟介绍,“数字天中”项目已于此次论坛召开前开始数据采集工作,中岳汉三阙已经采集完毕,整个工程将持续半年左右,登封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筹建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让“天地之中”世界遗产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