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各大中小学再次成为焦点。除了必然的“开学堵”,今年的新学期有不少新举措值得关注。
从国家层面看,人社部、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无疑令教师们振奋,在中小学教师中增设正高级职称,是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突破,也是一项大的政策调整。随着改革时间表的明确,2015年12月底前,各省改革实施方案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审批,2016年完成人员过渡和首次评审,经过2年左右时间,实现常态化评审,新制度完全入轨。
除了国家层面的改革红利外,各地在新学期也做出了多项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尝试,其中引人关注的如前阵子媒体报道的广州市教育局在36所中小学开设金融理财知识教育课程的新政,以及这几天引发公众热议的江苏试点培养“全科教师”。
广州开设金融理财知识课的事,笔者之前已经有过探讨,对于江苏“全科教师”的改革尝试,网友有不同声音,家长们也有各种看法。用网友的一句戏称,如果“全科教师”成为普遍,那曾经的那句“你的数学课是体育老师教的吧”将成为现实。
据媒体报道,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入选了江苏省教育厅“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全科教师进入小学后不仅能教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品德、当班主任,也可以拿下体育、音乐、绘画等课程,可以说,全科教师的培养,不仅让教师成为全能达人,也令“包班制”成为题中之义。
江苏的这一尝试,自然引发不少关注。
从改革本身而言,它是推行教育部教育改革的有效尝试。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对新师资的要求,2014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其中“卓越小学教师养计划”目标是培养热爱小学教育、综合素质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学“一专多能型”高素质新师资,培养以本科层次为主。江苏省教育厅则在今年推出了“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大学院等高校小学教育培养项目入选了“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为培养综合型小学教师储备师资。
但改革政策落地,也会遇到很多现实的困难。正如南京市芳草园小学谢晓富校长认为的,“首先,目前小学班额动辄四五十人,规模比较大,对老师来说,既要兼顾语数学科的教学工作,又要一个人照顾到这么多孩子,会吃不消;其次,现在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关注度过高,一门学科老师都会有很多任务,包括来自家长的压力,如果一个老师同时兼教语文数学等主科,那么压力可想而知。”
其实困难不仅是教师吃不消,也牵涉到现行的教师资格认定。现在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细分到科目,共有8个科目,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科学、社会。学生申请教师资格认定时必须选填一个科目,不同的科目要求不一样。比如语文学科要求老师的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不达标的人不能报考语文学科。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参加教师入编考试,只能填报一个科目,且必须与教师资格证一致。小学教师按照“全科”模式培养后,其“全科”的资格该如何认定也是必须着重考虑的。
小学阶段,专科知识不需要那么深,人格的养成和生活的教育是关键。“全科教师”的培养能够让孩子有稳定的归属感,教师长时间陪伴学生,通过言教和身教影响孩子的生活态度以及人格塑造,从这一意义看,“全科教师”培养无疑是利好消息,在具体的落地实施中,妥善处理好现实的各类困难,新政值得期待。(文 /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