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师健英爱收藏钱币支票存折重在研究天津金融历史文化
2015-09-09 08:20:43
 

  龙在田

  今年52岁的师健英先生是天津资深钱币收藏家,他收藏钱币数十年,家中的钱币已达上万种。

  师健英的祖父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喜欢收藏古玩字画等。师健英在年少时就向祖父学习书法篆刻,耳濡目染中也对收藏产生爱好。一个偶然的机会,师健英在祖父的抽屉中发现了几枚小巧的古钱,它们尽管外表有些生锈,但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他立刻就喜欢上了这几枚钱币。上学后,师健英更加关注钱币方面的信息,也经常翻阅相关书籍。参加工作后,有了微薄的工资,师健英便更多地购买钱币,遇到喜欢的钱币总要想方设法买回家。

  师健英慢慢地走进了天津钱币收藏圈,结识了很多热爱钱币收藏的朋友。后来天津钱币学会成立,师健英成为第一批会员,也是当时最年轻的会员。师健英结识了唐石父、邱思达等老一辈钱币收藏家,使他深感钱币收藏是无穷无尽的,是永远收集不齐的,但是知识却更为重要。他追随唐石父先生研究钱币,苦心挖掘钱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并在唐石父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几篇关于钱币的论文,一经发表就得到圈内人士好评。后来,师健英又成为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天津是近代中国北方金融中心。师健英非常关注天津银行百余年来的历史,因为银行的发展印证着天津不同时代的经济变化。上海一位著名的纸币收藏家曾经拥有两枚纸币,却不知道出处,四处询问也无结果。师健英知道这件事后,便查阅了很多书籍,得知这两枚纸币出自民国时期天津道生银行。但是由于道生银行存在的时间很短,书中的资料只有寥寥几句。为此,师健英决定自己编写一部完整的《天津近代银行》,将他收集到的所有资料整合在一起,成为一部系统、全面的天津金融历史文化图书。

  师健英也非常喜欢收集与货币密切相关的支票和存折。银行发行的支票每年都不一样,他见到一张就会买一张,收藏了大量的版别。

  存折是存取款银行交易记录本,显示着居民家庭收入的变迁。师健英收藏了数百种老存折,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各个银行、储蓄所发行的,最早的存折上的文字是繁体字,书写方式是从右向左。

  从师健英收藏的存折看,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普通家庭存折上记录存取款数额以几十元、几百元居多;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居民逐渐富裕,存折上的存款数额开始进入千元时代;2000年后,很多家庭的存款额达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天津家庭存折上存款的增长,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从师健英的藏品还可看出,存折在发展过程中存有很多时代烙印。新中国成立初期使用的存折,比较简陋单调,记录全凭人工手填,难免出现差错。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子化的存折逐渐进入金融领域,用户资料不再靠原始方式呈现,而是以网络形式统一处理。师健英说,技术性的革新,使存折防伪性好,错误率小,更加科学。

  师健英说:“我看见老钱币、老支票、老存折,比看见什么都亲。”他通过各种方式淘来的大量金融藏品,是反映历史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师健英的家十分朴素,最引人注目的只有一个简单的工作台,几个普通的藏品柜。令师健英最为骄傲的,是那一盒盒用心收集来的钱币,他特意手工制作了精致的盒子来收纳它们。在师健英心中,每一枚钱币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天津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