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人口11万的陕西省宜川县,过去一年间调整处理不胜任现职的科级干部23人,其中14人被免职。这在当地干部中引起震动。
一名上任不久的局长,在农忙季节竟忘了安排技术人员下乡培训果农,而这是过去全县每年必有的“规定动作”。由于“人岗不适”,他被调离岗位。
“单位难见人影子,好不容易找到还给脸子,给了脸子也不一定盖章子”。一名科级干部被办事群众多次反映投诉“懒政”、耍态度。虽然够不上纪律处分,但他还是被免职。
…………
够不上违纪,没出过大错,但在现任岗位上还不“够格”。这是不少被“下”干部的一大共同点。他们“下”的依据,是去年7月县里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制定的《调整不胜任现职科级领导干部暂行办法》。文件列举18种“不胜任现职”情形,大多与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有关。
从严治党,必先从严治吏。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安徽、陕西、贵州、甘肃等地加速探索干部能上能下。专家分析,近年来一些地方“老实人吃亏,老好人吃香”,人浮于事,一大根源是不该“上”的上去了,该“下”的下不来。应该从制度上打通干部能上能下的血脉循环。
“汽车不合格,厂家要召回。干部不在状态,也应由组织‘召回’”。“召回”,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干部对“能下”的形象说法,全名是“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从2014年9月起,当地不胜任现职干部,首次被提醒、培训,考核仍不称职就要被调岗、降职、免职乃至解聘。
“扶贫攻坚能者上,庸者下”。甘肃从2013年10月开始,以减贫增收论英雄,成效显著的县,“一把手”可提拔重用,扶贫不力则被降职、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定西市通渭县制定《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截至目前有59名干部被调整处理。
从7月19日起,中办印发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为干部能上能下提供更权威、全面的依据。除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健康原因调整、违纪违法免职等已有渠道外,《规定》还列举“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十大情形,新增五种干部问责情况。
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这十大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和五种新增问责情况,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发力方向。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依规治党。”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认为,《规定》以党内法规形式充分吸纳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经验,这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探索。
突破领导干部能上难下的动力来源于从严治党,日臻完善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剑指懒政、惰政,服务于从严治党。
黔西南州列举的庸懒散软情形多达30种,概括起来是“四条线”:“党纪党规线”、“工作能力线”、“生活作风线”和“伦理道德线”。
黔西南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穆嵘坤说,过去对不贪不腐也不为的惰政、躲政,难以认定,不好监督。而干部能“下”的择优汰劣制度,弥补了这块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