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喜好京剧并与京剧名角过从甚密的书画界精英为数众多,国画大师张大千为其中之一。从前在京剧圈流传许多有关张大千与京剧名角的趣闻轶事,说来令人感叹。
张大千对年轻的梅兰芳格外友善,彼此互敬相重。有一次,两位艺术家同时接受邀请出席友人酒会,梅兰芳进门后见到先于他进来的张大千,便恭敬地拱手致意,尊称老师。张大千则十分幽默地故作下蹲打千状回礼,慌得梅兰芳赶忙双手相扶,问老师何以如此。张大千假作认真地答:“君子动口不动手。您以唱念为业,是动口的君子。而我是以作画为生,只动手不动口,自然归属于小人。小人见君子,焉有不跪之理?”说罢两个人全都开怀大笑,满座宾客也为之捧腹。
1924年,二十多岁的张大千常到北京三庆园看斌庆社的戏。有一天,13岁的李万春和他的师弟蓝月春合演《两将军》,李万春身手和谐,虎虎有生气,蓝月春工架边式,脸谱也画得讨人喜欢。散戏后,张大千随同两位少年到李万春之父李永利家,说戏谈艺,十分投机,直到很晚才告辞离去。此后,不是大千去看他们演戏,就是他们去看张先生作画,彼此很快结为忘年之交。
李万春除了演戏,还迷恋绘画。张大千居京期间,他在练功、演戏之余,经常到张大千寓所观看张作画,学习临摹之道。他初学工笔,画人物、仕女,对山水画也想试试。奈何业余时间有限,只好改学画花卉。他从北京制笔名家李福寿那里定做了许多支笔,练习作画。后来张大千离京去苏州,李万春若有所失,心中十分惋惜。未久,李万春巡回演出恰到苏州,于是他又如鱼得水,每天挤时间向张大千学画。李永利见儿子学画入迷,恳求张大千收万春为徒,张大千欣然将这位梨园出身的画界小票友收为门人。
1938年,李万春的儿子过满月,时值虎年,张大千特意画虎祝贺。李万春新排《十八罗汉收大鹏》,张大千又画《罗汉图》相赠。李万春对此画爱不释手,每演该剧都把它挂在剧场前厅,与观众共享其中乐趣。
后来,由于演戏事业的原因,张大千、李万春师徒分手,天各一方,再后来竟连书信也断绝了。李万春虽得画界多位名师传授,但他最难忘怀的还是启蒙老师张大千。
新中国成立后,张大千身在台湾,但对这位后来成为梨园人杰的弟子仍然牵肠挂肚。每见到大陆的梨园界朋友,总要打听李万春的消息。他晚年行动不便,还去剧场看李万春在台湾的胞弟桐春、环春演戏。他说:“万春是我的徒弟,他弟弟演戏,我一定要看的。”思徒情真,感人泪下。
张大千生前曾将精心绘制的一帧《梅花图》,连同自题梅花诗“万里春归故国山,溪边结得小屋缘,种梅买鹤余生了,月下花前伴君眠”,烧制成瓷瓶100只,不慎摔碎两只,其余98只分赠亲友、门人,并特意留下一只,交学生沈苇窗代存,嘱其日后转给李万春。1983年李万春到香港探亲,从友人手里接过这只瓷瓶时张大千已然作古,几十年前恩师的音容笑貌,顿时映现在李万春眼前,思师心切,两行热泪不禁簌簌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