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将结束,新学期还没开始,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的混战依然展开。真正走进这个被业内估测每年约1000亿元的大市场,您会发现,由网络分期平台、电商等苦心经营的这块领域并非看上去那般美艳,藏着猫腻,也颇多陷阱。
大学生分期消费主要产品是价值数千元的3C产品。以购买iPhone6 plus16g金色版为例,记者从30家网络分期平台中筛选出了无需注册或下载APP的16家平台,对各个平台中12期分期的金额做了统计,发现不同平台的利率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最高的“捷分期”利率为35.96%,最低的“快乐分享”利率为7.74%。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互联网分期平台利率普遍高于电商分期。
为了吸引大学生,某些平台往往只宣传和夸大分期产品或者现金小额贷款的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等,同时却弱化其高利息、高违约金、高服务费的分期费用。
实际上低门槛并非真低,平台所称的身份证和学生证就可贷款背后,存在诸多隐性担保。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平台在审核过程中,通过要求申请分期的大学生提供的电话地址、家庭住址、父母联系电话、辅导员联系方式等信息,以电话或者一对一实地审核等方式确认大学生身份及还款能力,如果大学生不能按期还款,平台会找到其父母为其买单。
融360贷款分析师指出,网络分期平台客户借贷信息不透明,导致缺乏自控能力的大学生在不同平台多次贷款分期的风险加大,这其中蕴含了巨大的坏账风险,甚至可能重蹈当年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被叫停的覆辙。“分期平台应纳入政府监管当中,提示风险,共享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
捷信相关人士分析,整个行业进入整合期,平台存活压力大,是各种乱象滋生的又一原因。大学生分期平台经过2014年的井喷时期,今后将进入整合期。在这段过渡期,资金实力不强、信息透明度低的平台将被淘汰,“预计三年内八成的平台将在整合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