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搞调研就是要“不打招呼”
2015-08-26 03:18:19
 

  茅家梁

  据报道,近日某领导“不打招呼”,悄悄来到一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调研,“从边门进入,踩着满地菜叶、泥水,穿过车辆混杂的小路,慢慢朝市场里面走去”。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调研所到之处、所见情况、所问之人,应当是原生态的”。

  这里的“原生态”,是指一切没有被“精雕细琢”过的老百姓的自然生活状态。只有“不打招呼”,不按人家安排的“程序”走,自己扎扎实实调查研究,才有可能看到这种“原生态”。也只有看到了“原生态”,才能“穴上着针,痒处着手”,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但凡调研,一旦“打了招呼”,势必要形成“隔离层”,群众一看这前呼后拥的架势,自然顾虑重重,不敢畅所欲言。即便领导摆足礼贤下士的姿态,老百姓也很难讲出真话,就怕话一开口就没有了回旋余地,就怕仰着脑袋的官员让自己碰一鼻子灰。

  从古至今,“打了招呼”的调研,被调研者往往挖空心思,“饰慧为朴,行谄以戆”,演戏给领导看。比如清代的徐乾学有个时期深受康熙皇帝宠爱,他以奖掖读书人、发现人才闻名,因此常常有人专门到他所住的绳匠胡同里租房,每待五更时,故意大声读书给他听,以至于那个胡同的房价高出其他地方好几倍。这些“人才”,倒是对徐乾学做了深入“调研”,投其所好,立竿见影。

  “不打招呼”、“微服私访”,用王夫之的话来说,目的无非是观察“官箴之污洁、民生之苦乐、国事之废举”。领导肯不肯与基层干部群众“原生态”接触,面对面了解情况、商讨问题?这决定了调研的质量,更凸显了为官的作风。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