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单打独斗的中国科幻文学
2015-08-26 01:38:27
 

  刘慈欣的获奖,对于许多熟悉科幻文学的人来说,意外也不意外,不意外在于,刘慈欣作品的水准早已被人公认,并且在海内外早有大量的粉丝。意外则在于,在当前国内科幻文学发展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刘慈欣能够获奖,并不容易。

  作为类型文学的一种,兴起于近代,并且往往被划分为大众文学、或者通俗文学,但在国内,科幻文学远远达不到大众的范围,陈楸帆说:“目前来说,科幻文学在国内还是比较小众的,就好像星云奖和雨果奖这样的世界大奖,在圈子里有着崇高的荣誉,但在圈外,了解的人却并不多”。

  有学者指出,刘慈欣获奖,只是一个孤立事件,并不代表着国内科幻文学的创作已经足够比肩世界,对此,陈楸帆说:“当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创作者数量很少,不论是作品量,还是创作水准,达到平均线以上的,创作又比较稳定的作家,可能不到50个。相对来说,我以前去过美国一家出版社,也就是出版刘慈欣《三体》的那家出版社,不算重印的,他们每年新出版的奇幻、科幻作品达到四五百部,这还仅仅是一家出版社。这么大的基数下,产生杰出作品的可能性当然就比较大”。

  反观国内,科幻文学还远没成气候,陈楸帆说:“中国科幻文学的塔基还远不够坚实,刘慈欣获奖,是单打独斗。其实不仅刘慈欣,几乎所有的科幻创作者都在单打独斗。”

  究竟为什么让科幻文学难以成长?陈楸帆说:“第一个原因,和科幻文学创作的特性有关,科幻是比较难写的,它需要一定的科学素养、逻辑思辨能力,对科技的发展,甚至是前沿科技有比较好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好的文学素养,能够用一个精彩的故事把科学幻想讲出来,相比而言,那些青春、言情、奇幻、玄幻等等的写作,可能更容易进入一点儿。第二个原因是市场问题,目前国内读科幻的人也不是很多,这直接导致出版的数量、销售量都不理想,作者没办法靠作品生活,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作。我所知道的国内大部分科幻作家,都是兼职创作,另有主业维生,这也会在质量、数量上都造成影响”。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晨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