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蒯通是“废柴”吗
2015-08-25 04:38:00
 

  原标题:蒯通是“废柴”吗

资料图片

  年轻时读史,思维是直线的,只留心大名鼎鼎的韩信,没在意幕后人物蒯通。后来,书看得多了,发觉蒯通这个人还是有些名堂的,仅由他的话演变而来的成语就有一箩筐,如固若金汤、鼎足而立、功高震主、为民请命、群雄逐鹿、云合雾集、乘利席胜、捷足先得、束蕴乞火等等。若把这些典故串接起来,足以概括他的一生。

  蒯通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可惜因韩信犹豫不决而未能实现,于是有人说,蒯通不过是徒有虚名的“废柴”而已。那么,蒯通真是个“废柴”吗?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反秦起义硝烟四起,英雄豪杰各据一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若要施展自己的抱负,成就一番事业,要么以武进身,靠征战沙场建立功勋,要么以文出头,做谋臣策士博取功名。蒯通乃一介书生,又生逢乱世,就只能靠文笔和口舌闯荡天下了。

  蒯通本是燕赵范阳人氏,因见慕于齐地多贤俊,且有稷下学宫这样的学术殿堂,遂客居于齐。蒯通的第一次亮相颇为精彩。秦二世元年八月,陈胜部将武臣领命北上攻伐赵地。身为燕赵子民的蒯通,为避免家乡父老生灵涂炭,就立即走进县衙,破解时局,痛陈利害,劝说县令徐公归顺武臣。接下来,他又赶往武臣大营,说服武臣接受范阳县令之降。这样一来,“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蒯通这一番奔走斡旋,既保全了反秦义军的有生力量,又避免了一场战争浩劫,足称善举。

  五年后,蒯通以谋士的身份出现在韩信帐下。这年十月,韩信奉命攻齐,大军还未到达平原渡口,就有消息报告说,汉王派出的郦食其已说服齐王田广归汉。正待收兵之际,蒯通却以没有接到汉王止伐诏令为由,鼓动韩信继续攻齐。于是,韩信便乘齐疏于防范之机,一直打到临淄。齐王田广认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把他给烹了。后来,齐王好不容易求得楚军援手抗汉,不料楚将龙且却因轻敌恋战而中计,全军覆没,齐王被杀。司马迁赞曰:“甚矣,蒯通之谋!”班固评曰:“蒯通一说而丧三俊。”由此,蒯通的能量可见一斑,“废柴”之说也就毫无来由了。

  齐地向来是雄霸争锋的后方要塞。韩信占据齐地后,项羽腹背受敌,深以为忧,就派策士武涉前往策反,让韩信弃汉归楚。韩信觉得汉王于己不薄,予以谢绝了。蒯通与武涉所见略同,都认为韩信的份量举足轻重,挺汉则刘邦做大,归楚则项羽转胜。蒯通放眼天下大势,纵论存废格局,建议韩信既不要归附项羽灭掉刘邦,也不要听命刘邦灭掉项羽,而是拥齐自立,鼎足而居,三分天下。这样一来,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并引用历史教训进一步劝告韩信,楚汉胜负未定,正是度势良机。话都说到这个份上,韩信仍是心存犹疑,总感到不忍背弃汉王,终究还是谢绝了。

  蒯通见反复劝说韩信无效,自感大势不妙,于是便装疯卖傻,避祸乡野。韩信后来的结局,果然被蒯通料中。临死前叹息说,我悔不用蒯通之计,以至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刘邦听说后,遂在全国通缉蒯通。缉拿归案后,刘邦打算把蒯通给烹了。刑前斥问他说,你为何教唆韩信反叛?蒯通毕竟是辩士出身,慷慨激昂地说出一番道理后,刘邦觉得蒯通很有胆识,加之天下初定,尤须怀柔宽仁、尊才尚贤,就把他给放了。蒯通若真是个“废柴”,焉能逃过这一劫,并在后来被齐相曹参拜为座上宾?

  历史不能假设,但却可以推论。倘若当初韩信采纳了蒯通的建议,韩齐与项楚、刘汉必能三分天下;倘若韩信拥齐自立后拜蒯通为相,最终统一全国的很难说就是刘邦。因此,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论说,对人才的评价,既不能脱离功利,也不能唯功利马首是瞻。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史论,适用于战将,同样也适应于文臣。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光明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