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说
■本报记者 施晨露
76岁的翻译家郑克鲁翻译过《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悲惨世界》等名著,2012年以翻译波伏娃的 《第二性》摘得傅雷翻译出版奖。今年书展上,郑克鲁的新译著《爱情小说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首发。法国学者皮埃尔·勒帕普撰写的这本专著是世界上首部《爱情小说史》,遗憾的是,作者在书中讲述了几个世纪的爱情小说,但翻遍全书,中国作品没有踪影。
在《爱情小说史》中,皮埃尔·勒帕普以古罗马的《变形记》为发端,一直讲述到20世纪的《洛丽塔》《情人》等,对80余部世界著名爱情小说一一解读。他对阿普列尤斯、塞万提斯、卢梭、斯丹达尔、福楼拜、托尔斯泰、弗吉尼亚·伍尔夫、菲茨杰拉德、昆德拉、杜拉斯等作家作品逐一介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爱情文学壁画。在这幅壁画中,勒帕普以细腻笔触向读者展现了爱情的困窘与僭越、静默与喧嚣、作为与无用。
郑克鲁坦言,翻译这本专著也是他对爱情小说历史全面了解的过程。虽然爱情是从古至今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但从《爱情小说史》中可以看出,直到12世纪,小说中才真正开始描述爱情的伟大力量。“小说往往是当时人的生活和思想的体现。正如《爱情小说史》中所写,对爱情为何物人们一无所知,才是‘所有爱情小说写作的源泉’。”虽然《爱情小说史》是本文学批评专著,却没有学术著作晦涩和古板的面貌。
“为什么没有中国作品?”活动主持人潘真直率发问。《爱情小说史》 中提到了两位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和谷崎润一郎的作品,中国作品则遗憾缺席。“我没有和作者交流过,但翻译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作者没有读过,自然也不会写到。”郑克鲁说,“不过,《爱情小说史》 也可以给中国作家一点启发,每个世纪的爱情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都不一样,20世纪以后,爱情小说已经从传统的现实主义向新的手法转变,中国作品要得到世界关注,也应该有新的手法。”
也有专家认为,从《爱情小说史》中涉及的作品来看,所谓“爱情小说”更多的是指起源于“骑士小说”的“罗曼史小说”,这类小说在中国文学中确实缺席。从这个角度来看,《爱情小说史》给国内文学界的启发是,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独特的文学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