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蓟马来袭京津冀拉响“警报”
2015-08-25 01:57:00
 

  原标题:蓟马来袭京津冀拉响“警报”

绘图刘念

  编者按

  成虫体长不过2毫米,生命周期不到30天,这样一种不起眼的小昆虫——蓟马却给京津冀地区的种植业带来严峻挑战。北京彩椒、茄子棚室蓟马达到大发生级别,瓜果类、叶菜类等绝大多数作物也受到严重危害;天津地区蓟马普遍发生,除设施农作物之外,玉米等大田主粮和多种杂粮作物也大面积受害;河北全省蓟马总体呈现中等偏重发生,其中玉米发生面积最大,受害最严重,局部病株率甚至高达100%。蓟马应该怎么防?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看看地方怎么做。

  本报记者李锐

  进入八月份,北京瑞正园农庄的老穆有些苦闷:“周围几百个种植户成立了一个农业交流微信群,这几个月都在谈论蓟马虫害的事。我们听说蓟马危害农作物有些年头了,可今年发生比较严重,大家都在想招儿防治。”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种苗调运的日益频繁以及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的广泛融合,蓟马在京津冀地区的危害面积越来越大,危害程度越来越重,局部地区甚至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害虫。

  个头虽小危害却大

  蓟马是什么?会造成哪些危害?中国农业大学蓟马研究专家石旺鹏教授告诉记者,蓟马是昆虫家族中的一大类,是一种世界性害虫,种类超6000种,其中危害蔬菜等作物的有300多种,在我国蔬菜上有8~10种危害严重。作为一种广泛分布的小型害虫,曾对我国多个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蓟马危害农作物的嫩叶、花和果实,会导致植株生长缓慢,果实变小、品质和商品价值大幅下降。此外,有些蓟马种类可以传播病毒病,造成严重的间接危害,有些可致损失10%~30%,严重时达50%~70%,甚至绝收。”北京市叶类蔬菜创新团队专家卢志军说。

  据2015年7月北京市植保部门发布的蔬菜病虫预警信息,本地彩椒、茄子棚室蓟马虫口密度较大,百株虫量最高为2350头,达到大发生级别,此外瓜果类、叶菜类等绝大多数作物也受到蓟马严重危害。据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瑞军介绍和河北省植保部门发布的有关数据,2009年以来,河北全省蓟马总体呈现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地块大发生。其中玉米发生面积最大,受害最严重,局部病株率甚至高达100%,年均发生面积千万亩次,干旱年份受害尤重。“蓟马近两年在天津地区给多种作物带来危害,除了设施蔬菜之外,玉米、杂粮、中药材、棉花等作物均有发生,损失很大。”天津农学院教授王远宏说。

  研究时间短防治手段单一

  据介绍,蓟马成虫一般体长0.5~2毫米,寿命一般6~25天。虽然个头不大,生命周期不长,然而近年来蓟马虫害日益严重,石旺鹏认为,我国蓟马绿色防控技术相关的研究多处于起步阶段,导致蓟马防治基本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应用较少。

  谈到目前的蓟马防治,石旺鹏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蓟马在国家层面上不属于重大病虫害范围,关于蓟马的基础研究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重视程度不够,研究工作不够系统和深入。二是推广机构技术人员对蓟马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认识不够,专业技术人员整体性缺乏蓟马及其科学防控相关知识,一线种植业者更是难以识别和科学防控,新技术也难以有效应用。三是国内广泛应用的蓟马防控技术过度依赖品种有限的化学药剂。大量、频繁地使用化学农药不仅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田生态环境带来直接的安全隐患,还造成蓟马抗药性不断上升,形成化学农药和抗药性二者不断对抗上升的恶性循环。

  京津冀联手推广绿色防控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加强蓟马区域性联合研究和联防联控是解决蓟马问题的‘高速通道’。”卢志军说。国外的蓟马防控除采用常规化学农药之外,还开发出以农业和生态调控、生物防控等为主的螨类天敌、盲蝽类天敌、抗性品种、信息素等产品。随着国家对化学农药用量的控制和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蓟马防控必然要转到以生物和生态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上来。

  要想有效防控蓟马病害,京津冀三地植保部门和有关研究机构应充分联合,摸清蓟马发生与分布情况,弄明白蓟马虫害发生、危害、分布和用药等情况;开展蓟马主要类群检测与鉴定,形成蓟马种类快速检测和鉴定分子技术体系,探索“蓟马-病毒-作物”之间的互作关系,明确蓟马的发生规律,建立蓟马可视化诊断服务和交流网络平台。

  最重要的是针对京津冀主要蓟马种类和危害规律与特点,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试验、示范、推广以农业防控技术、生物防控技术、理化诱控技术、物理阻隔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集成技术。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农民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